|
最有效、最直接、最有冲击力的安全教育莫过于观看真实的事故案例,看着一幅幅血腥和凄惨的画面,让我们知道意外来的会有多猝不及防,在地震、洪水、火灾、机械、电能、动能......等等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和渺小,一桩桩事件、一次次事故往往会让观看者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观看事故案例之后,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但现实中,也有很多人会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那是别人的“故事”,在观看或听说别人事故的时候,更多的关注受害者是哪人、哪个单位的、家庭情况怎么样、肇事者或责任人被处罚了吗、赔了多少钱、罚了多少款......把这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打听的一清二楚,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事故是怎么造成的?自己有没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遇到了怎么办?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很少过问和关注,完全把别人的事故当做故事来听、来传。 把“事故”当“故事”,首要的一点是摆错了位置。把自己摆在旁观者的位置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别人“事故”当成笑料评头论足,夸夸其谈。位置摆错了,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问题的表象而不见问题的实质和意义。不知道吸取别人的前车之鉴,不知道变别人的教训为自己的财富,将来自己如果也栽了同样的跟头,悔之晚矣。同时把“事故”当“故事”,还表现出了一种盲目乐观思想。不把事故当回事,认为自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思想是十分危险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安全需要的是警钟常鸣,一刻的放松警惕、思想麻痹,都会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把“事故”当“故事”,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去重复别人昨天的“故事”,可能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付出代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不善于从他人经验中获得启示是可惜的,不懂得从他人事故中汲取教训则是可怕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易养成习惯性、常态化,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做事,在没有出差错前,我们一直会自我感觉良好、习以为常,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足可能就会长期被掩盖或者忽略。如果别人在相同的活动、相同的环境里发生了事故,正是给以我们对照审视自己的绝佳机会,告诉我们哪些方面、哪些环节做不好是会出问题的,所以学习事故是我们预防和避免同类事故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黄河以南的地区屋子里一般情况下都没有暖气,冬天冷时,很多人会在屋里生些炉火。有位父亲一直担心自己在炉火旁玩耍的儿子,生怕他会被火烫伤、灼伤、烧伤。面对如此大的风险,这位父亲对儿子开展了安全教育,但不到三岁的孩子根本记不住,还在炉子旁疯玩。父亲想了个办法,让小孩把手贴在炉子的外壁上。孩子的手刚放过去,就被烫得缩回来。这一下,他才知道,水火无情,炉火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危险。之后,再也不敢离炉火太近了。 把“事故”当“警钟”。我们要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不报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警钟长鸣,确保自身安全,维护他人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