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阿贝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DOC版及重点标注(第5章).doc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55水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物主要来源

·工业污染源:指各种工业废水向自然水体的排放。

·生活污染源:主要有食物废渣、食油、粪便、合成洗涤剂、杀虫剂、病原微生物等。

·农业污染源:主要有化肥、农药等

施工现场废水和固体废物随水流流入水体部分,包括泥浆、水泥、油漆、各种油类,混凝土外加剂、重金属、酸碱盐、非金属无机毒物等。

⑵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的目的是把废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清理分离出来。废水处理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利用筛滤、沉淀、气浮等方法。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生物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将废水中成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⑶施工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现制水磨石的污水,电石(碳化钙)的污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

·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地面、铺油毡等措施。使用时,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免污染水体。

·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时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中心城市施工现场的临时厕所可采用水冲式厕所,并有防蝇、灭蛆措施,防止污染水体和环境。

·化学用品,外加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防止污染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56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

⑴噪声的概念

1)声音与噪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之为声音。由声构成的环境称为“声环境”。当环境中的声音对人类、动物及自然物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相反,对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声音就称之为噪声

2)噪声的分类

·噪声按照振动性质可分为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性噪声。

·按噪声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等)、工业噪声(如鼓风机、汽轮机、冲压设备等)、建筑施工噪声(如打桩机、推上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社会生活噪声(如高音喇叭、收音机等)。

3)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影响与危害非常广泛的环境污染问题。噪声环境可以干扰人的睡眠与工作、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与情绪,造成人的听力损失,甚至引起许多疾病,此外噪声对人们的对话干扰也是相当大的。

⑵施工现场噪声的控制措施

噪声控制技术可从声源传播途径接收者防护严格控制人为噪声控制强噪声作业的时间等方面来考虑

l)声源控制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如低噪声振捣器、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燃气机、内燃机及各类排气放空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消声器。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2)传播途径的控制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金属或木质薄板钻孔制成的空腔体)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隔声: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收者与噪声声源分隔。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

·消声: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如对空气压缩机、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等。

·减振降噪: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他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3)接收者的防护

让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5)控制强噪声作业的时间

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⑶施工现场噪声的限值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对不同施工作业的噪声限值见表1Z205056所示。在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尤其是夜间禁止打桩作业。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表1Z205056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A)]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各种打桩机械等

85

禁止施工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57固体废物的处理

⑴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固体废物

1)固体废物的概念

固体废物是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固体废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废物体系。按照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按照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废物危险废物

2)施工工地常见的固体废物

·建筑渣土:包括砖瓦、碎石、渣土、混凝土碎块、废钢铁、碎玻璃、废屑、废弃装饰材料等。

·废弃的散装建筑材料包括散装水泥、石灰等。

·生活垃圾:包括炊厨废物、丢弃食品、废纸、生活用具、玻璃、陶瓷碎片、废电池、废旧日用品、废塑料制品、煤灰渣、废交通工具。

·设备、材料等的废弃包装材料。

·粪便

⑵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侵占土地:由于固体废物的堆放,可直接破坏土地和植被。

·污染土壤:固体废物的堆放中,有害成分易污染土壤,并在土壤中发生积累,给作物生长带来危害。部分有害物质还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解能力。

·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遇水浸泡、溶解后,其有害成分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渗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此外,固体废物还会随风飘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污染大气:以细颗粒状存在的废渣垃圾和建筑材料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会随风扩散,使大气中悬浮的灰尘废弃物提高;此外,固体废物在焚烧等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影响环境卫生: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会招致蚊蝇滋生,臭味四溢,严重影响工地以.及周围环境卫生,对员工和工地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⑶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1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对固体废物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2)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是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建筑渣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废钢可按需要用做金属原材料。对废电池等废弃物应分散回收,集中处理。

·减量化处理:减量化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置量,减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减量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包括和其他处理技术相关的工艺方法,如焚烧、热解、堆肥等。

·焚烧技术:焚烧用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置的废物,尤其是对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注意避兔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稳定和固化技术: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可迁移性,使得污染减少。

·填埋:填埋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最终技术,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到填埋场进行处置。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隔离,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60熟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模式和内容

1Z20506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

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人的不安全行为:从人的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研究解决,可通过培训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以保证人的可靠性

·物的不安全状态:从研究安全技术,采取安全措施来解决,可通过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系统保证安全设施的可靠性。

·组织管理不力: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工业生产组织如何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预防为主的整体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依靠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技术可靠性所不能解决的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问题,即从组织管理上来解决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为此,英国标准化协会(BSI)、爱尔兰国家标准局、南非标准局、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联合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发布了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OHSASl8002: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我国于2001年发布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该体系标准覆盖了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所有技术内容,并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GBT28001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规范》的总体结构如图1Z205061-1所示。

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模式

为适应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的需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在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时,强调按系统理论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其相关事务,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目的。具体采用了系统化的戴明模型,即通过策划Plan、行动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动态循环并螺旋上升的系统化管理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Z205061-2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基本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由5个一级要素17个二级要素构成,如表1Z205062所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二级要素表
表1Z205062

一级要素

二级要素

(一)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

(二)规划(策划) (4.3)

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1)

3、法规和其他要求(4.3.2)

4、目标(4.3.3)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

(三)实施和运行(4.4)

6、结构和职责(4.4.1)

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8、协商和沟通(4.4.3)

9、文件(4.4.4)

10、文件和资料控制(4.4.5)

11、运行控制(4.4.6)

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四)检查和纠正措施(4.5)

13、绩效测量和监视(4.5.1)

14、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

15、记录和记录管理(4.5.3)

16、审核(4.5.4)

(五)管理评审(4.6)

17、管理评审

⑵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17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有机地构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整体,如图1Z205062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更好地理解[url=]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url][z1]
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体系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另一类是支持体系主体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辅助性要素

·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和管理评审10个要素

·辅助性要素
辅助要素包括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记录和记录管理等7个要素。

⑶各要素的目的和意图

建设工程生产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要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的基本内容,要深刻理解各要素的目的和意图。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的目标和意图如下(17个要素的标准条款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l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总原则及职责和绩效目标

表明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承诺,特别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1)

①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组织对其管理范围内的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的评价,并使组织明确应控制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②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为组织的整个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奠定基础;

③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基本法律义务,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法规和其他要求(4.3.2)

①促进组织认识和了解其所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并对其影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就此信息与员工进行沟通;

②识别对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求和获取途径。

4)目标(4.3.3)

①使组织的职业安全方针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②保证组织内部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各方面建立可测量的目标。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

①寻求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②制定适宜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实现组织所确定的各项目标。

6)结构和职责(4.4.1)

①建立适宜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②确定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③确定实施、控制和改进管理体系的各种资源。

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①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②确保员工有能力履行相应的职责,完成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任务。

8)协商和沟通(4.4.3)

①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

②鼓励所有受组织运行影响的人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予以支持。



[z1]分类标准是要素间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9)文件(4.4.4)

①确保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充分理解并有效运行;

②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尽量减少文件的数量。

10)文件和资料控制(4.4.5)

①建立并保持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②识别和控制体系运行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绩效的关键文件和资料。

11)运行控制(4.4.6)

①制定计划和安排,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有效实施;

②根据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使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

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①主动评价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响应需求;

②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以减少和预防可能引发的病症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

13)绩效测量和监视(4.5.1)

持续不断地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14)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2)

①通过建立有效程序和报告制度,调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和不符合;

②预防事故和事件及不符合情况的进一步发生;

③探测、分析和消除不符合的潜在根源,确认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15)记录和记录管理(4.5.3)

①证实体系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②将体系和要求的符合性形成文件。

16)审核(4.5.4)

①持续评估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②组织通过内部审核方案,自我评审本组织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GB/T28001体系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③确定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符合程度:

④评价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满足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7)管理评审(4.6)

①评价管理体系是否完全实施和是否继续保持;

②评价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继续合适;

③为了组织的未来发展要求,重新制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或修改现有的职业健康目标,并考虑为此是否需要修改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63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

⑴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1993年6月正式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开始,就遵照其宗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表现,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96推出了ISO14000系列标准。同年,我国将其等同转换为国家标准GB/T24000系列标准。其作用和意义为:

·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协调各国管理性“指令”和控制文件的需要。

⑵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结构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总体结构如图1Z205063-1所示。

⑶《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模式

图1Z205063-2给出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该模式的规定为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指导其组织合理有效地推行其环境管理工作。该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在一个由“策划、实施、检查、评审和改进”诸环节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基础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完全按此模式建立。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64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环境管理体系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如表1Z205064所示。

环境管理体系一、二级要素表
表1Z205064







(一)环境方针(4.2)

1、环境方针(4.2)

(二)规划(策划) (4.3)

2、环境因素(4.3.1)

3、法律和其他要求(4.3.2)

4、目标和指标(4.3.3)

5、环境管理方案(4.3.4)

(三)实施和运行(4.4)

6、机构和职责(4.4.1)

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8、信息交流(4.4.3)

9、环境管 理体系文件(4.4.4)

10、文件控制(4.4.5)

11、运行控制(4.4.6)

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四)检查和纠正措施(4.5)

[url=]13[/url]、监测和测量(4.5.1)

14、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

15、记录(4.5.3)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5.4)[z1]

(五)管理评审(4.6)

17、管理评审

⑵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17个要素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来看,相互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图1Z205064所示。

⑶各要素的理解要点

1)环境方针(4.2)

制定环境方针是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②环境方针的内容必须包括对遵守法律及其他要求、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并作为制定与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③环境方针应适合组织的规模、行业特点,要有个性;



[z1]注意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对比!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④环境方针在管理上要求形成文件,便于员工理解和相关方获取。

2)环境因素(4.3。1)

①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以确定组织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②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到“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处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其他当地环境问题;

③应及时更新环境方面的信息,以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科学性。

3)法律和其他要求(4.3.2)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证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遵守法律和其他要求;

②组织还应建立获得相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包括对变动信息的跟踪。

4)目标和指标(4.3.3)

①组织内部各管理层次、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在一定时期内均应有相应的目标和指标,并用文本表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影响因素遵守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的承诺相关方要求

③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中的承诺相呼应。

5)环境管理方案(4.3.4)

①组织应制定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其作用是保证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方案的内容一般可以有: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在环境管理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并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等

③环境管理方案应随情况变化及时做相应修订。

6)组织结构和职责(4.4.1)

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要靠组织的所有部门承担相关的环境职责

②必须对每一层次的任务、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给予传达;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明确其任务、职责、权限

④管理者代表应做到:对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负责,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⑤最高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

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组织应明确培训要求和需要特殊培训的工作岗位和人员

建立培训程序,明确培训应达到的效果

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要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所负担的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8)信息交流(4.4.3)

组织应建立对内对外双向信息交流的程序,其功能是:能在组织的各层次和职能间交流有关环境因素和管理体系的信息,以及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答复;

②特别注意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4)

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②应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明确查找的方法,使相关人员易于获取有效版本。

10)文件控制(4.4.5)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控制程序,保证所有文件的实施;

②环境管理文件应注明日期(包括发布和修订日期)、字迹清楚、标志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予以保留等要求;还应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失效文件,防止误用;

③应建立并保持有关制定和修改各类文件的程序;

④环境管理体系重在运行和对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应避免文件过于繁琐,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控制系统。

11)运行控制(4.4.6)

运行控制是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控制的过程目的是实现组织方针和目标指标,其对象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其手段是编制控制程序

②组织的方针、目标和指标及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应确保它们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当某些活动有关标准在第三层文件中已有具体规定时,程序可予以引用;

③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指标的运行应建立运行控制程序,但并不要求:所有的活动和过程都建立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

④应识别组织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建立和保持相应的文件程序,将有关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以促使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的要求。

12)应急准备和向应(4.4.7)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之能有效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在其发生前予以预防,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响应,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

②组织应考虑可能会有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组织在识别和评审重要环境因素时,就应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采取预防和纠正的措施应针对潜在的和发生的原因;

③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对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确保其切实可行;

④可行时,定期按程序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实验或演练。

13)监测和测量(4.5.1)

①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既是对体系运行状况的监督手段,又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施有效运行控制的首要环节;

组织应建立文件程序,其对象是: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和测量,保证监测活动按规定进行

监测的内容,通常包括:组织的环境绩效(如组织采取污染预防措施收到的效果,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效果,对重大环境因素控制的结果等),有关的运行控制(对运行加以控制,监测其执行程序及其运行结果是否偏离目标和指标),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为组织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④对监测活动,在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如何进行例行监测如何使用、维护、保管监测设备如何记录和如何保管记录如何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什么时候向谁报告监测结果和发现的问题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③组织应建立评价程序,定期检查有关法律法规的持续遵循情况,以判断环境方针有关承诺的符合性。

14)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②对于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所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应分析原因并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③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15)记录(4.5.3)

①组织应建立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明确对环境管理的标识、保存、处置的要求;

②程序应规定记录的内容;

对记录本身的质量要求是字迹清楚标识清楚可追溯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5.4)

①本条款所讲的“审核”是指环境管理内部审核;

②组织应制定、保持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方案;

③审核程序和方案的目的,是判定其是否满足符合性(即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规范要求)和有效性(即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正确实施和保持),向管理者报告管理结果;

④对审核方案的编制依据和内容要求,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的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审核的具体内容应规定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对审核组的要求,审核报告的要求等

17)管理评审(4.6)

管理评审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②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评审过程要记录,结果要形成文件;

评审的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④评审前要收集充分必要信息,作为评审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6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

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

·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审核(audit):系统审核以确定活动及相关的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实施,是否适合于达到组织的方针与目标。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事件(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不符合(nonconformance):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目标(objectives):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达到的目的。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HS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便于组织对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的资源。

·组织(organization: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独立或合股、公有的或私营的各类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组合

·绩效(performance: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的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安全(safety:免除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低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⑵环境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的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1 management system audit):客观地获得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1 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70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Z20507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⑴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步骤

l)领导决策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需要最高管理者亲自决策,以便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建立体系所需资源。

2)成立工作组

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管理者代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小组的成员要覆盖组织的主要职能部门,组长最好由管理者代表担任,以保证小组对人力、资金、信息的获取。

3)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的目的是使组织内的有关人员了解建立职业健康与环境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标准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根据对不同人员的培训要求,可将参加培训的人员分为四个层次,即:最高管理层中层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建立体系的主要骨干人员普通员工

在开展工作之前,参与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的有关人员及内审员应接受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4)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是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评审的结果将作为确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制定管理方案、编制体系文件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5)制定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方针是组织对其健康安全与环境行为的原则和意图的声明,也是组织自觉承担其责任和义务的承诺。方针不仅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而且是评价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并为更加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提供一个框架。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和准则为:依据并符合方针;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考虑自身潜在的危险和重要环境因素;考虑商业机会和竞争机遇;考虑可实施性;考虑监测考评的现实性;考虑相关方的观点。

管理方案是实现目标、指标的行动方案。

6)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策划与设计是依据制定的方针、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职责和筹划各种运行程序。建立组织机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落实岗位责任;赋予权限。

文件策划的主要工作有:确定文件结构;确定文件编写格式;确定各层文件名称及编号;制定文件编写计划;安排文件的审查、审批和发布工作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7)体系文件的编写

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在编写中要根据文件的特点考虑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8)文件的审查审批和发布

[url=]文件编写完成后应进行审查,经审查修改汇总后进行审批,然后发布[/url][z1]

⑵初始健康安全与环境状态评审

l初始状态评审的内容包括:

①辨识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②明确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③评审组织现有的管理制度,并与标准进行对比;

④评审过去的事故,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处罚办法和预防措施;

⑤了解相关方对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看法和要求

2)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评审

①了解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对本组织的要求;

②收集法律法规的途径;

③建立适用于组织的具体《法律法规内容目录清单》;

④评审组织在相应法律法规要求上的遵循情况。

3)初始状态评审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初始状态评审目的、范围;

②组织的基本情况;

③初始状态评审的程序和方法;

④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价;

⑤组织现有管理制度评审状况和遵循的情况;

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评价;

⑦以往的事故分析;

⑧建立管理体系具备的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⑨提出组织制定方针和目标、指标框架的建议。

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z1]识记程序!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体系文件应遵循的原则是:标准要求的要写到文件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有效记录

1文件的特点

法律性——组织的文件是内部的法规,写到的就应做到,具有强制性,各级人员都应执行,从而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系统性——文件系统有明确层次,有明确的目的、责任、范围、逻辑关系和接口,体现各活动的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要求

证实性——文件规定了活动的要求和记录的方法,为管理体系提供了活动和结果的证据;

可操作性——作为逻辑形成独立单元的文件能清楚表明对其使用者的要求和意图,不需要有过多的其他解释;

不断完善性——文件的编制和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即在使用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策划的不足,应随各种因素的变化提出新的策划和改进的要求,将好的思想规定下来,并形成文件,以利于保持;

体现方式的多样性——文件除可以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表格流程图和其他图形表示,随着计算机在组织中的推广应用,电子媒体的文件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符合性——文件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

2文件的编写原则

文件应便于执行,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做到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切忌生搬硬套

要努力做到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体化,使质量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类文件有机结合,可以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大大改善管理绩效

文件的描述应能清楚地表示部门之间、活动之间的顺序与接口关系,避免文件之间内容重复和相互矛盾

3)程序文件编写的内容和一般格式

①程序文件要针对需要编制程序文件体系的管理要素;

②程序文件的内容可按“5W1H”的顺序和内容来编写;

③程序文件一般格式可以是:目的和适用范围,引用的标准及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工作程序,报告和记录的格式以及保存期限,相关文件等等。

4)作业文件的编制

作业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之外的文件,一般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监测活动准则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其编写的内容和格式与程序文件的要求基本相同。在编写之前应对原有的作业文件进行清理,摘其有用,删除无关。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1Z20507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⑴管理体系运行的概念

体系运行是指按照已建立体系的要求实施,其实施的措施重点围绕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活动推进体系的运行工作。上述运行活动简述如下:

1)培训意识和能力

由主管培训的部门根据体系,体系文件(培训意识和能力程序文件)的要求,判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组织部门、时间、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

2)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确保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体系和基础,应关注信息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3)文件管理

①对现有有效文件进行整理编号,方便查询索引;

②对适用的规范、规程等行业标准应及时购买补充,对适用的表格要及时发放;

③对在内容上有抵触的文件和过期的文件要及时作废并妥善处理。

4)执行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

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程序文件的指导,程序文件及其相关的作业文件在组织内部都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体系正确运行。

5)监测

为保证体系的正确有效地运行,必须严格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监测中应明确监测的对象和监测的方法。

6)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事故也难免要发生,关键是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7)纪录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及时按文件要求进行记录,如实反映体系运行情况。

⑵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组织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进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管理体系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内部审核要明确策划,提出审核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形成审核日程计划,并发至相关部门

⑶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判断组织的管理体系面对内部情况的变化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应有效,由此决定是否对管理体系做出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管理评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信息输入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过程充分严谨,应明确评审的内容和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

·评审结论应该清楚明了,表述准确

·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进行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发表于 2012-12-2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5-10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