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943|回复: 0

破解“用工荒”应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孩子。 (2月16日 《广州日报》)
    春节刚过,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一场全国范围的“用工荒”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来势汹汹的“用工荒”,企业采取提高待遇、降低门槛的办法来应对,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农民工争夺战中。然而,这些做法依然不“给力”,用工难积重难返。原因何在? 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数字足以说明问题。农民工只是城市的“过客”,与自己的子女长期两地分居,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意愿能高吗?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与自己的孩子两地分居? 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实只是农民工权益匮乏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人数达到2亿的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享受城市文明。然而,城市仍把农民工当成过客,实行 “经济接纳、社会拒入”。在身份上,企业没有把农民工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城市也没有敞开胸怀,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市民。在权益上,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待遇,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却拿着最低、最少的工资。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例,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要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但是现实中多数的农民工游离在社会保障之外。
    农民工的被边缘化的现实,让他们不敢把孩子带在身边,低微的工资也负担不起子女在城市生活和教育的成本。对于城市而言,农民工只是无根的浮萍。权益的匮乏、身份的迷惘、生活的压力、“候鸟式”的生活,再加上与子女的长期骨肉分离,让部份身心俱疲的农民工选择了逃离。用工荒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农民工对城市缺乏归属感,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他们用自己的脚步做出了逃离城市的选择。用工荒的出现,冲击着旧有的农民工管理方式,它说明以损害农民工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权利诉求和较强的法律意识,他们不能容忍拿着极低的工资,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里,没日没夜地工作和加班。
    解决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唯有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破解用工荒,也唯有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只有让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融入城市,在城市立足生根,成为城市的主人;只有放低城市的门槛,让农民工的子女跟随农民工的步伐,能在城市平等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农民工才会把“心”安放在城市,才不会当城市的“候鸟”,“用工荒”才不会日趋严重。而这有待于我国城镇管理政策尽快做出调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在城市“体面生活”。□陈英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5-5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