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427|回复: 1

九旬科学家科研成果价值千亿无人知晓,每天骑车上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旬科学家科研成果价值千亿无人知晓,每天骑车上班
2016-01-31 07:39: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他80岁高龄时还用自行车带妻子“遛弯”(1 /2张)            


           原标题:九旬科学家科研成果价值千亿无人知晓,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学焊接的能做什么?难道是学焊洋铁壶、修自行车么?这可能是很多人刚开始听到焊接专业时都会冒出来的疑问。这不稀罕,65年前一个名叫李世豫的女子就曾经不无哀怨的写信问男朋友潘际銮这个问题,抱怨她周边的人都笑话她。那是195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的潘际銮刚刚投身新中国的焊接科学事业。
          六十五年过去了,现年八十九岁的潘际銮院士已经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了,他一手筹办了清华大学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题,解决了国家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问题。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里,“潘际銮”三个字高挂在门厅的墙上,居于一堆名字里最顶头的位置。
  他的科研成果价值千亿但他却身居斗室
          这位将近九十岁的老派院士至今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实用型核电站,就是由潘际銮担任工程顾问的。要知道核电站的建造中,密封是核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而焊接是核电站实现绝对密封、绝对可靠的关键。可以说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浸透了潘际銮的汗水,到现在核电站要上什么新设备,都还要首先征求潘际銮的意见。
          潘际銮的国家级科研成果不在少数,但是潘际銮却一直不大众所知。他坦言,很多国家科研项目具有保密色彩,所以不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他的论文并不多,在社会上也不出名。关于钱,潘际銮也坦言,好多科研成果是国家项目,为国家创造价值是应当的,对于他个人能不能因此受益,拿多少钱,他“根本不在意”。潘际銮说,他这么大岁数,还想“干活”,单纯的是因为自己“终身陷在这个事业里了”,想要“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年届九十的潘际銮至今每天还要在实验室里工作10个小时左右。
          潘际銮院士对自己的收入相当满意,他说自己收入“万把元一个月,比我老伴儿高——她是北大的退休教授,退休金5000元/月。”当听说社会上不少“金领”年薪百万时,潘际銮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这么多啊!”他并不羡慕。确实,在他家里,最贵的也就是两台台式电脑,他一台、老伴儿一台,其他要花钱的地方,不多。
          潘际銮发明的特种机器人——无轨道爬行式弧焊机器人,是国际焊接领域中的首创,属于国际领先、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也是解决大型结构件在工地实现自动化焊接的强大武器
          即使抛开潘际銮的这些极具经济价值的研究成果,单论他中科院院士的头衔,他的生活也相当简朴。要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院士待遇要参考副部级干部。而潘际銮的生活水平显然与副部级毫不相干。他在清华大学的荷清苑宿舍住宅楼,装修堪称简陋:老旧的家具把本来就不甚大的一间屋子挤得满满当当,沙发罩也随意的用两只别针简单的固定在沙发背上,而他喝水的杯子甚至就是一只原本装速溶咖啡的玻璃杯。
          而他在清华大学焊接楼的办公室,则要比简陋“更简陋”。在这座几十岁的老楼里,潘际銮作为该学科的筹办人,只有一个光线不甚好的的小办公室,大约只有10平米。这间小办公室被几件已经掉漆的家具和书报资料塞得满满当当让人没法下脚。他的办公室还连着焊接操作车间,电钻、车床、焊接机械到处都是,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小型车间。
          潘际銮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身边的人也很严格。早几年前,他在南昌大学当校长的时候,就挤在办公楼西南角那间12平方米的屋里办公,秘书徐丽萍只能在过道上用玻璃隔出一间办公室。徐丽萍给潘际銮做了六年秘书,在玻璃间就坐了六年。徐丽萍说,在潘校长上任时她就是正科级,一直到他卸任,直至自己也离校,职级都没有改变。徐丽萍笑称自己都不敢印名片,“那么大年纪,还是科长,实在不好意思啊”。
          潘际銮在清华很出名,除了他的那些科研成果,主要还因为下面这张照片。
          潘际銮喜欢骑着自行车,带着比他小四岁的妻子李世豫在校园里散步,去菜市场买菜。有次两位老人骑车,被一个学生拍下来放到了网上,据说在清华的BBS上很火,同学们说两位老师真有神仙眷侣的气质。“直到后来出了点小事故,别人说你别这样,两个80多岁的老人,出了事不好办。”他才停止“载客”生涯,现在老伴儿买菜便坐公交车。

发表于 2016-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今社会缺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8 1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