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897|回复: 6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板选用木材的质量应达到Ⅲ等以上材质标准。腐朽、严重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钢模面板厚度不小于3mm,钢板面要求光滑,无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模板的金属支撑件(如拉杆、锚筋及其它锚固件等)材料应符合有关规定。异形模板及木模板制作根据图纸进行统一分层、分块,每块中的各桁架均进行编号,按桁架的编号进行制作,制作前铺设操作平台,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桁架放大样,确定桁架各杆件的形状及尺寸,并进行组合、连接、编号后再移至堆放场堆放。
  一、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外形、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正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答应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四周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结构变形
  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灌溉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面变形。
  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得意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殊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详细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四、接缝不严
  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峻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具体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钢模板变形,特殊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结语
  施工生产中,模板在使用中出现各种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所引起,引别也是由于材料的先择有问题造成砼拆模后出现与设计不附的情况,所以在施工中应按部就班,仔细施工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改正问题就可避免施工中的各类问题。文章摘自:http://www.daixie315.com/zixun/
发表于 2013-4-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完毕
发表于 2013-4-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4-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6-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3-6-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3-9-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技术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5-31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