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61|回复: 0

简析城市频繁地陷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8月9日到17日的8天之内黑龙江哈尔滨市发生了7起路面坍塌事故,致2死2伤。而就在今年4月1日,北京路面塌陷女子坠入热水坑致99%烫伤身亡。8月14日大连路面塌陷,男子掉入热力井致65%烫伤,同日哈尔滨市区路面塌陷现10米深坑致2死2伤,2010年南昌赣江的马路塌陷,2010年6月4日浙江衢州高速公路出现的塌陷。小编今天为您分析近年来城市频繁地陷的原因。

       相关政府部门对路面施工监管不严,部分城市路面施工单位盲目抢工期,偷工减料、违反工序、违规操作,往往回填不实,在地下设施周围形成空洞隐患,这是造成地面塌陷的根本原因之一。

    各地没有建立起更为清晰的市政责任机制,相关道路、线路的产权单位没有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经常性检查检测,形成制度,责任到人出现问题时常常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 每次事故后没有追问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没有进行严格的问责督促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检修,难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政府部门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致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表层土体失水严重,形成干缩裂隙以及地面不均匀的沉降,一旦遇到较大降水,地表水渗入地下,沿着裂隙流动,对地层形成冲刷、潜蚀,加大地表与地层间的缝隙,致地面向下陷落,造成塌陷。由于常年抽采地下水,带走了砂卵石层中的细粒砂,致使砂卵石层形成一定深度的架空结构,遇上事发前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了地面塌陷。

  在每个城市的地下都有着水电、煤燃气、石油以及通讯等不同的管网走廊,它们分别由自来水公司、电力部门、煤气公司、天然气公司、石油以及通讯公司进行管道以及电缆的铺设,形成错综复杂的地下网路。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管网铺设有着时间上的错位,以致同条道路要被多次经历开挖、填埋再开挖的循环过程。

  尤其在老城区,经历的年代时隔久远,逐渐需要铺设通讯电缆、燃气管道或者架空线路下地缆化等等,城市道路需要反复的被填挖。然而,早期城市地下规划档案因战争或自然灾害等因素难以留存,管网铺设无参考依据,往往开挖后才发现地下已有其他管网设施,便又填埋,另找他地开挖。这样的情况通常都会耽搁工程进度,为了按时或者提前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泥土回填环节时常难以达标,造成土壤不够稳定。一旦遭遇大雨浸泡,路面便会出现空洞,以致容易发生塌陷,对城市安全构成隐性威胁。

  此外,局部地区市政管线老化,渗漏水易将周边土壤稀释,却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造成塌陷事故。如北京近期发生的众多地面塌陷事件就是多由管道破裂所致,而14日发生在哈尔滨的地面塌陷事故也是位于地下管线通过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8 04: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