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8|回复: 0

洛阳怎么办:旅游火爆难掩经济低落,工业增长何时才能稳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怎么办:旅游火爆难掩经济低落,工业增长何时才能稳住
澎湃新闻


2024年05月14日 08:30:33 来自上海





32人参与1评论



经济总量调减之下的洛阳,在这个“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洛阳市文广旅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洛阳累计接待游客683.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和13.71%。

2024年5月1日,洛阳丽景门挤满了游客。视觉中国 资料图

然而,与“热辣滚烫”的文旅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姗姗来迟的经济“成绩单”。

就在假期前一天的4月30日,洛阳市统计局官网发布《2023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该《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洛阳市生产总值为54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值得关注的是,洛阳2022年统计公报中公布的GDP初核数据为5675.2亿元。与之相较,洛阳2023年的GDP总量“减少了193.6亿元”。

从河南省内来看,洛阳与省会城市郑州的差距不断扩大,郑州2023年GDP为136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而放眼省外,昔日与洛阳共争“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陕西榆林,2023年GDP为7091.44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公开信息显示,很长一段时间里,洛阳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是“一座可以和省会城市比拼的地级市”。如今不禁令人唏嘘,洛阳到底怎么了?

洛阳经济“掉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2024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及洛阳2023年GDP具体金额,但公布了实现3.5%的增长。

与此同时,自2024年2月起,在洛阳网的“百姓呼声”专栏中,陆续有网友发帖询问2023年洛阳的GDP具体金额。

网友“1467920”于 4月1日在上述专栏中留言称,“国家统计局于2024年4月16号公布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请问洛阳统计洛阳2023年的GDP何时公布,已经拖很久了。”网友874513于4月5日在此条留言的评论区留言说,“从2月份开始就回复近期公布!这都过去两个月了,还是近期公布!”

2023年8月14日,洛阳黄河三峡大桥施工现场。视觉中国 资料图

4月30日,洛阳的经济数据终于和大家“见面”。根据洛阳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洛阳市生产总值达到54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

但洛阳市统计局2023年3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洛阳2022年GDP初核数据为5675.2亿元。从这两个数据来看,洛阳2023年GDP总量较2022年缩水近200亿元,为何还能实现3.5%的正增长?

这与GDP修订不无关系。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2023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末尾注释部分写道: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386.2亿元。如此一来,经济总量的调减使3.5%的正增速变得合理起来。

统计数据显示,不止2022年,近几年来,洛阳都对GDP总量进行了调减。

洛阳2020-2022年GDP总量核减情况表,数据来自洛阳市统计局。

对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薄文广近日向澎湃新闻表示, GDP核减核增是一项常规操作,各地《统计公报》中所公布的GDP数据是初步核算数,即为快报数据。

他具体解释说,一般而言,GDP的最终核算数,部分城市会在隔年的《统计公报》中披露;此外,若遇到经济普查年份,统计部门会基于普查数据,对历史GDP数据进行修订。

尽管2023年GDP取得了3.5%的正增长,但从2020至2023年间,洛阳的经济增速均在5%以下。

曾经,洛阳也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洛阳对自己的认知与定位是“一座可以和省会城市比拼的地级市”,其对标的竞争对手为太原、合肥、南昌、郑州、武汉、长沙等中部省会城市。

2020年9月25日,观众在2020洛阳国际机器人展上参观一款工业焊接机器人。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不过,短短十几年里,洛阳和这些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曾在2000年至2009年间,与洛阳“你追我赶”的合肥,如今经济总量早已是洛阳的两倍多。2022年,洛阳更是被榆林挤下了稳坐多年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与这些城市相比,自2019年GDP突破五千亿元后,洛阳徘徊在“5字头”大关已有4年,一直未能实现向6字头的突破。

“只有工业才能稳住洛阳GDP”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2023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开展’四大行动’,推动经济稳中有进”被列为十大重点工作第一项,同时把2023年度GDP增速目标定在7%。

从实际情况来看,洛阳的成绩单并没有达到预期,问题出在了哪里?

《2023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洛阳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0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128.5亿元,增长5.1%。不过,就算是洛阳最能拿得出手的三产(5.1%),依旧未能跑赢全国水平(5.8%)。

不可否认,在各地文旅“出圈”竞争中,洛阳依靠“古都”身份,凭借众多硬核的文物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汉服、剧本杀等产业,收割了一波流量,近年来已然成为全国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不过,网红流量并没有让洛阳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1年7月30日,隋唐洛阳城夜景。视觉中国 资料图

对此,薄文广表示,文旅对一个规模较大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有限,洛阳的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工业增长趋缓。

这与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公开表示:“只有稳住工业增长,洛阳的GDP增长才能稳”。

薄文广进一步解释,“洛阳过于倚重“老大笨粗”的重工业,导致工业支撑乏力,在新旧动能转换节奏上出了问题。”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洛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洛阳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剖析:受内外部环境变化、长短期矛盾交织影响,洛阳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发展处于疫情防控转段后的恢复期、修复期、调整期,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对经济稳定恢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特别是,工业增长支撑不够,有色、石化等传统行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增长较快但占比偏低,部分重点工业企业运行情况不佳,全市工业经济出现阶段性下滑;市场主体增资扩产意愿减弱,中小企业普遍不敢投资、不愿投资,房地产市场惯性下滑,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下降22.7%、6.9%。

曾经,洛阳位列全国五大工业城市之一,诞生了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等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第一”。

如今,洛阳仍然是“大国重器”研发单位最多的城市之一。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神舟”“嫦娥”“问天”等航空航天工程90%的轴承由洛阳轴研所研制;中航光电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光电连接器助力“复兴号”首发;中国单机功率最大的柴油机,也是洛阳制造。

2024年1月23日,位于洛阳的中国一拖柴油机有限公司内,智能机械臂正在装配柴油发动机。视觉中国 资料图

“洛阳工业根基的确深厚,具有传统优势的重工业面临市场下行压力较大,且转型升级较滞后,难以有效支撑具有七百万人口的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薄文广如是说。

关于洛阳工业“偏重”的问题,洛阳市委政研室于去年12月发表的题为《关于推动我市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也指出,“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是我市两大支柱产业,但由于我市装备制造业偏重(例如农机、矿山、轴承等),材料工业偏前端(例如铜、铝、耐火材料等),导致两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缺乏契合点,没有形成‘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联动发展态势。”

洛阳如何突破瓶颈?

洛阳还能重振曾经的辉煌吗?

薄文广指出,洛阳工业发展亟需激发新的增长动能,一方面需要继续引进与培育新一轮的风口产业,另一方面,则需要主动拥抱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于2022年在《河南工作》中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到,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进入新发展阶段,新的产业“风口”不断涌现,抓产业必须抓“风口”产业。深圳等城市能保持领先位置,合肥等城市能实现后来居上,就在于精准把握产业发展“风口”,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面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只有抓住产业发展“风口”,做大做强“风口”产业,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实际上,洛阳不是没有遇到过“风口”,但最终遗憾错失。其中,中航锂电(现名为“中创新航”)起步于洛阳,壮大于江苏常州的故事,便是案例之一。

据公开报道,2018年,面对巨额亏损的中航锂电,常州市金坛区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后,决定通过资本运作一举“抄底”中航锂电。金坛国资制定了详细的重组方案并直接与中航工业集团敲定细节,完成子母公司身份调转,将中航锂电从一家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并于2022年10月成功登陆港交所。

痛失黑马企业,洛阳市政府“坐不住了”。2022年12月30日,洛阳市委政研室微信公号发布了一篇名为《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的文章,其中直言“我市抓‘风口’产业与先行地区从理念到操作层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想要再现往日辉煌,抢抓“风口”产业是不容再错过的课题。好在,洛阳已经看到了一些发展曙光。

2023年2月9日,河南洛阳,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视觉中国 资料图

在洛阳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洛阳风口产业集聚成势。中州时代带动22个新能源产业配套项目落户伊滨科技城,百万吨乙烯带动36个石化新材料配套项目落地孟津绿色石化先进材料基地,光电器件、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新IT产业多点发力、营收增长15%以上,高端轴承、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智能装备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洛阳入选首批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之列。

不过,薄文广也直言,从部署到产生效应仍需时日,从现有数据来看,洛阳风口行业的动能还未发挥到最大值。

这是眼下摆在洛阳面前的难题之一,而在不进则退的时代浪潮下,洛阳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2024年3月,国务院批复通过《河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提升郑州都市圈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郑州—开封同城化进程,加快洛阳、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而在去年10月,郑州刚对外“官宣”称,拿到了国家级都市圈的“入场券”,至此,郑州都市圈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

“对洛阳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由于当前郑州自身发展不够强大,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对洛阳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洛阳甚至可能面临优质资源被虹吸的风险。

“被省会虹吸,几乎是所有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薄文广看来,在“强省会”战略之下,众多资源自然而然会向省会“奔赴”。相较于另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洛阳距离郑州车程仅百余公里,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空间竞争问题。

“如何与郑州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寻找合适的发展坐标,是洛阳接下来需要深思与解答的另一课题。”薄文广如是说。

洛阳曾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的目标。如今,留给洛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3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