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33|回复: 1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3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工艺简述


  以丙烯腈生产的副产物氢氰酸(含HCN大于99.6%)与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器中于温度5055℃条件下,进行液相中和反应,迅速生成氰化钠。氰化钠溶液经蒸发、结晶、离心脱水、干燥、成型压片、包装即为含水量小于0.2%的氰化钠产品。


  防毒是本装置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原料氢氰和产品氰化钠均系剧毒物质,该装置属有毒、有害生产。氢氰酸还属一级易燃液体。


  2重点部位


  2.1氰化钠反应器
该反应器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发生事故。如液体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氰化钠在60℃以上的温度下很容易水解,在反应过程中稍不注意即可突破,由此造成操作紊乱状态,处理过程不仅麻烦且很危险。


  3安全要点


  3.1氰化钠反应器


  3.1.1由于氢氰酸的沸点较低、毒性极大,且易燃、易爆,所以对装置投料前的系统气密性试验要严格认真地进行检查。所有涉及氢氰酸的设备和管道上的密封点,均不允许有渗漏现象。生产中要经常巡检,发现有泄漏时,应立即切断物料来源或做停车处理。不准在有泄漏的情况下生产,防止中毒或爆炸着火。


  3.1.2氰化钠反应器的生产操作,要按控制程序进行,经常检查是否有控制机构失灵等异常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发生氢氰酸自聚或爆炸事故。


  3.1.3氢氰酸和氰化钠的含水物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镍、铜、金、银等耐腐蚀金属也有腐蚀作用,而且有的还能产生晶间腐蚀。因此,应定期对该装置的设备、管道的腐蚀情况检测,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由于腐蚀造成的设备泄漏损坏而出现严重事故。


  3.2其它部位


  3.2.1装置停车后要检查系统中的危险物料的排空置换情况,排出物料是否进行了安全处理,装置中不准存留剧毒物料,特别是装置停车检修时更要仔细的进行处理。


  3.2.2装置中设置了流散废液集中收集回收解毒处理系统,要经常检查该系统的严格管理、维护情况,督促正确使用,纠正和制止任意排放有毒物料的违章行为。


  3.2.3检查进入氰化钠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穿作业服、胶皮靴,佩戴化学防护眼镜、防毒面罩或口罩及手套。禁止人体直接接触氰化钠,防止皮肤吸收中毒。


  3.2.4定期对氰化钠微波干燥装置周围的微波辐射强度测试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超标或防护装置有损坏时,应督促停车维修,防止微波辐射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3.2.5本装置的剧毒生产设备检修或抢修,都必须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进行,设备、管道未经清洗解毒处理合格,不准任意拆卸,而且也要禁止无人监护的单人作业。


  3.2.6本装置所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毒物检测报警仪、冲洗喷淋设备、解毒抢救器材等,应定期进行检查校验。


  3.2.7定期对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氮、火灾报警等)进行检查,同时应监督氰化钠生产系统不准设置碱式灭火器材,防止氰化物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氰酸造成新的危害。


  3.2.8加强装置中的通、排风系统的运行情况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的监督,以减少逸散在厂房空气中的氢氰酸气体和氰化钠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考虑到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的重要性,对该系统设备出现的故障,应指令及时进行抢修。


  3.2.9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本装置的一些安全保护性措施与规定的执行情况,如:作业护具及工器具的解毒处理;作业现场禁上饮食;现场作业服严禁带出车间;皮肤有擦伤未经处理不得进入现场作业;下班和饮食前须淋浴洗涤等,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8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