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923|回复: 5

成都一仓库发生爆炸震颤达10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一仓库发生爆炸震颤达10公里
2010-7-13 8:55:50 【您是本文第
位读者】

这是爆炸现场被完全破坏的仓库(7月12日摄)。
爆炸现场浓烟滚滚(7月12日摄)。
    7月12日下午,位于成都市龙潭乡新民村一组的一家爆炸仓库发生爆炸,街办确认无人员伤亡。这家仓库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主要储存橡胶、保险粉之类的。目前已经确定爆炸燃烧的是一种叫保险粉的化学药品,共20吨。具体爆炸原因仍在调查之中。附近居民已暂时疏散预防二次爆炸。
    远观
    浓烟升腾 形似一条龙抱柱
    记者下午4点30分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往现场,当车行至三环路龙潭立交,记者清晰可见远方升腾起的滚滚浓烟,形似龙抱柱般,而此处距离事发地点至少还有七八公里。
    再往龙潭寺龙潭乡继续行驶了20多分钟后,来到龙潭乡平风八组,这里一路上已经拉起了警戒线,119应急指挥车、120急救车、救火车等已经沿路边排起了长队,机动车一律禁止迈过警戒线。从围观者焦虑的神情中来看,大伙儿显然还没有从刚刚发生的事件中缓过神来,有的还在路边哭泣。
    记者穿过警戒线,徒步往前行,在走了10多分钟后,来到新民村一组,路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大家议论纷纷。此时,事故地点清晰可见。看上去这里像一个大型的仓储用房,大火依然熊熊燃烧,从火灾现场升腾的浓烟在村庄上空四处弥漫,犹如乌云盖顶,消防官兵正用水柱奋力浇灭大火。尽管如此,弥漫的浓烟还是让人感到刺鼻的气味,同时空中还飘着细小的白色飞絮状小颗粒,不少人已经戴起了口罩。
    近看
    爆炸声响 门窗全都被震碎
    “太突然了!我还以为又地震了!”家住龙潭乡新民村一组的秦祥云,听到响声后,衣服还没来得及穿就跑到了屋外,他坐在一张椅子上,依然心有余悸。
    说起刚刚发生的爆炸,秦祥云说太吓人了,从来没有经历过。下午4点刚过,秦祥云正在家休息,突然听见这一声爆炸,家中的玻璃门窗全部破碎,就连家用电器也难逃此劫。“我这次损失了五六千元!”
    秦祥云说,更让他害怕的是,当他跑出屋外看见那“一坨一坨”的黑烟冒起,不晓得会不会再发生爆炸。
    这次爆炸,令当地的居民感到了强烈震颤,很多人都从家中跑了出来。家住龙潭乡院山村的李兴和说,他家离事发地点起码有10里路,但当时的爆炸声如同在身边响起一样。
    记者在离事发点不远被隔离的农家小院看到,这家小院大门敞开着,门窗无一完好,窗框已经被巨大的声浪震得变了形。屋里并没有人,惟一的一只黄色土狗被拴在门口,它蜷成一团,不停地打着哆嗦。“看来,它已经吓坏了!”路过的村民说。
    灭火
    靠近现场 热浪让人难睁眼
    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爆炸?大家在现场议论纷纷。有人说这里是化学厂,也有人说这里是家仓库,但没有一个准确答案。“里面究竟是什么,我们都不清楚,有些神秘!”新民村一名冯姓男子说,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在附近卖菜,但发生爆炸的地方从来都是大门紧闭。
    记者来到离爆炸现场最近的一座池塘边,此时热浪让人几乎难以睁眼,经过消防官兵奋力抢险后,火势得以控制,但依然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引发了这场爆炸。
    站在附近的一村民说,这里就是一个仓库,堆放着饲料、化学品什么的,但堆放的物品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行动
    爆炸声后村民自发来救人
    爆炸发生后,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的120急救车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来了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司机。该院医生说,他们是下午4点17分从医院出发赶到事发现场的,目前还没有接到伤亡人员的报告。
    不过记者了解到,新民村的居民杨青春主动救人,将住在仓库附近受伤的曾志洪大爷送往了附近医院。事故发生后,杨青春正巧经过此地,当时79岁的曾志洪大爷因爆炸导致头部受伤,流血不止,身为医生的他立马将老大爷扶上自己的白色奥拓车,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送往附近的医院就诊。在救人之后,杨青春立马回到现场,在没有发现别的伤者后才离开。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二亚硫酸钠
连二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也称为保险粉,是一种白色砂状结晶或淡黄色粉末化学用品,熔点300℃(分解) ,引燃温度 250 ℃,不溶于乙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遇水发生强烈反应并燃烧。

基本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 连二亚硫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hyposulfite   中文名称2: 保险粉   英文名称2: sodium dithion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482   CAS No.: 7775-14-6   分子式: Na2S2O4   分子量: 174.11   有害物成分:CAS No.   连二亚硫酸钠:7775-14-6   主要成分:纯品   主要用途: 印染工业中对于还原染料可用作还原剂,对于分散染料可用于还原清洗(两浴法),对于活性染料可用于剥色,丝、毛的漂白,还用于医药、选矿、硫脲及其硫化物的合成等。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分解、在空气中可氧化。[1]。   化学结构式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 本品属自燃物品,具刺激性。 [2]
[编辑本段]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3]
[编辑本段]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还原剂。250℃ 时能自燃。加热或接触明火能燃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遇水、酸类或与有机物、氧化剂接触,都可放出大量热而引起剧烈燃烧,并放出二氧化硫。   有害燃烧产物: 硫化物。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可用大量水,切勿用少量水。[4]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干石灰、沙或苏打灰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5]
[编辑本段]操作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6]
[编辑本段]接触控制与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7]

废弃处置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8]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2012   UN编号: 1384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0.5 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用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9]

法规信息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2 类自燃物品。[10]

实验室制法
  将甲酸和溶于甲醇和水混合溶剂的NaOH溶液混合,再通入SO2气体,就得到保险粉   HCOONa + 2SO2 + NaOH== Na2S2O4 + CO2 +H2O   甲醇作溶剂,其中生成物与反应物均可溶于甲醇,可以降低保险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水加入甲醇之后会降低极性,而保险粉极性很强,可从溶剂中析出,从而起到从反应体系方便分离的目的。[
发表于 2010-7-1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0-7-1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仓库重地,安全一定要做到位,预防火灾
发表于 2010-7-1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02:5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事故经过:违法建设仓库非法存储危化品,燃烧引发爆炸,事发前4天曾被查出危化品并要求整改清运

  市领导指示: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问责一把手,在全市对违法建设和非法危险化学品从业行为进行拉网式排查

  2010年7月12日15时20分许,成华区龙潭街道新民社区1组一仓库起火燃烧,过火面积约3000平方米。燃烧过程中引起部分危险化学品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发生爆炸,致使周围部分民房受损。截至目前,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财产损失约40万元。事故直接责任人李爱民、马舸已被刑事拘留。

  昨日下午,我市召开“7·12”成华区龙潭街办违建仓库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现场会,首次对这一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进行官方通报。

  【事故回放】

  违建里存放危化品

  仓库起火引发爆炸

  根据初步调查显示,起火爆炸仓库系锦江区居民李爱民租用成华区龙潭街道新民社区土地,于2008年7月自行修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为单层砖混结构。该仓库未办理土地、产权、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储存、消防等相关行政许可手续,属违法建设、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仓库建成后,李爱民将其分租给成都章茂化工公司、成都凯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成都第九运输公司、成都实达化工公司、李昌建(个体)等5家单位存放货物,主要存有橡胶、炭黑、锅炉清洗剂、钛白粉、电缆线材原料、尿素、保险粉、纯碱等。

  7月8日,龙潭街办发现储存货物中有危险化学品,当即要求整改并清运。但7月12日,成都章茂化工公司马舸租赁的库房发生燃烧继而引发爆炸。

  造成此次燃爆事故的直接原因相关部门正在调查认定之中。

  【调查进展】

  目前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一周内出调查处理结果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为最大程度减小危化品爆炸、燃烧对人体和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部门制定了环境治理方案,并邀请省、市危险化学品专家对现场残留物进行清理。为防止被雨水冲刷后的危险化学品残留物污染附近水源,区环保部门在事故现场修筑了6道拦截坝进行隔离,并定时对附近水源进行取样监测,确保水源安全。目前,根据对周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进行的连续监测看,暂未检出二氧化硫,水质的PH值也未超标,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市领导也作出指示,要求立即成立联合事故调查组,一周内拿出调查处理结果,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问责一把手;在全市进行一次打击违法建设、打击非法危险化学品从业行为的专项行动,对违法建设和非法危险化学品从业行为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全力做好现场残留危险化学品清理,建立废水处理池,对现场截留的含有危险化学品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对地下水质和大气环境情况实施跟踪监测,及时通报环境污染处置进展情况。

  【逗硬措施】

  危险化学品监管纳入

  区(市)县安全考核

  昨日下午,市安监、公安、国土、规划等10余个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及20个区(市)县分管领导、安监局局长等近百人参加了现场会。会议要求,通过五大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措施一: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所在乡镇(街办)要指定一名负责人兼任安全督查员,定期、不定期督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要建立对区(市)县危险化学品安全考核机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重点区(市)县要抽调专人组成专业“打非”队伍,开展日常“打非”工作。重点乡镇(街办)要逐村(社区)设立安全信息员,及时发现、排查、报告辖区内非法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行为。

  措施二:严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一律取消其生产资格,予以关闭,吊销其营业执照;凡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的企业和单位及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特别是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违规建房和出租房违规、违法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行为的排查,明确每个出租房生产、经营、储存的物品性质、品名、数量,出租房出租的时间、联系人、联系方式及出租人,确保排查、打击不留死角。

  措施三:整顿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和销售网点。对于经营企业储存设施及从业人员素质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危险化学品经营资格,吊销其营业执照。坚决取缔五城区(含高新区)各类非法经营、储存企业和销售网点,依法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销售行为。

  措施四:深入进行危险化学品运输整治。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和单位,要强制其退出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等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的措施和责任,加强监管。

  措施五: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区(市)县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的职责,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数据库,各市、县(区)政府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化学事故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本报记者 裴睿
发表于 2010-7-1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20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