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52|回复: 0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1)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3)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列车按运输性质可分为旅客列车、混合列车、行包快运专列、军用列车、货物列车、路用列车。每类列车又分不同的等级,如旅客列车分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等;货物列车分为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和小运转列车等。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
       6)二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接车或发车。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人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一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2)机务安全知识
      1)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
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
      2)《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
      3)《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行干部辅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常信息进行核对并作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相关规定,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运行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等干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的检索分析。
       4)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行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三项设备”)。
      5)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
      (3)工务安全知识
      1)铁路线路类别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半径<350m,加宽5mm;半径<300m,加宽15mm。曲线地段外轨最大超高,客货共线的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至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4)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线路允许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
      (4)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联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联锁设备分为集中联锁(继电联锁和计算机联锁)和非集中联锁(臂板电锁器联锁和色灯电锁器联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000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
       4)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同时,集中联锁设备,在控制台上应能监督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道口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自动栏杆(门),栏杆(门)应自动关闭。在列车全部通过道口前,道口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自动栏杆(门)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5)车辆安全知识
      1)车辆的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
      2)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3)车辆轮对基本限度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mm;车轮轮厚度,客车≥25mm,货车≥23mm;车轮轮缘厚度≥23mm;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l5mm;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8mm。
      4)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人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质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3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2辆,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设置。
      (6)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工作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700mm;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200mm;客运专线为5300~5500mm。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mm;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500mm。
      4)电气化铁路道口限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m。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网锚柱。
       5)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少于2000m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3 1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