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44|回复: 0

香港教育局局长: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讲爱国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教育局局长: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讲爱国教育
凤凰卫视


2022年09月05日 17:33:11 来自北京





634人参与45评论




专访蔡若莲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

吴小莉:有人说,因为过去的教育方式,香港失去了一代或两代年轻学子,您怎么看?

蔡若莲:我们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年轻人。人生难免会在坑洼跌倒,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回正轨。不要紧的,人都会跌倒。

香港教育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吴小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香港回归25年,在特区政府管治下长大的孩子,反而出现了“港独”思维,香港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蔡若莲:我想这是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最近主席讲 “一国两制”25年,我觉得重要的是怎么正确理解“一国两制”这个概念:“一国”是根、是本,只有固本枝荣,“两制”才能彰显它的好处。我觉得过去,整个社会可能对“一国”跟“两制”的关系理解得有点偏差,而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所以这也反映在学校中。过去在课程方面,确实比较强调能力和竞争力的发展,而在历史文化教育方面做得薄弱一点。

过去的香港历史课本

吴小莉:以前香港的教科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鸦片战争的内容。您看过这样的教材吗?以前的教材没有审核标准吗?

蔡若莲:有审核标准,教材的审批小组也是由前线老师、学科专家、教育局的同事组合起来的。但是,编写过程是出版社各自开发的。以前教材审批后,我们提了意见,出版社可能没有全部改正,但是现在,审批、改正后,他还要再送过来复核,所以我们现在抓得很紧。

可能以前的课程比较重古,因为古代的年份比较长,如果平均下来,肯定对近现代史、对国情的了解就压缩一点。现在我们对现当代的元素加强了,而且已经把历史列为初中的必修课程,独立成科。

通识科改革:

Critical Thinking,不仅是批判而已

2019年的“修例风波”中,有超过一万人因涉嫌违法被捕,其中四成是学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曾经表示,是自己任内开始推行的通识教育失败,令年轻一代“有问题”。2021年4月,香港教育局宣布“通识教育科”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

蔡若莲:通识科教育的一个理念是Critical Thinking,那个时候把它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其实我们是希望同学能够独立思考,不是仅仅批判,“批判”这个词翻译得有点问题。现在我们校正了,我们发觉准确把握概念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公民及社会发展科的第一个单元就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然后再从这个视角去看国际形势。

以前通识科教材是没有审批制度的,现在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引进了课本评审制度。除了评审,老师要吃透教材,所以我们举办了大量的教师培训,还有一项以前没有的,就是课程刚落地,我们就马上到学校去试学,我们首长级的教育局同事亲自到学校去试学。

吴小莉:老师在上面讲课,他下在面做学生来听。

蔡若莲:对,就看落实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马上纠正。我们不希望通过分数去推动学习,而是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成绩设为达标、未达标两种。而且,还加入了内地考察部分,有21条路线,在广东省内、省外,两天到五天的行程,有一些地点是旅游去不了的。我们估计,大概每一届5万名同学,都会到内地去交流考察。而且他们不光是走走看看,出发前要对课题有了解,回来以后还要写专题报告,老师会看他究竟有没有学好。但是专题报告不打分,不会跟考试成绩挂钩。

吴小莉:学生能够自己选择考察路线吗?

蔡若莲:基本上是自由选择。我们已经发通告,让学校预早通知我们,他们想什么时候、多少人、想去哪里,然后我们去安排。现在,我们万事俱备,就等通关,一通关,我们就马上出发。

吴小莉:有人觉得,现在要推国情教育或者是国安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听不太明白,对于初中、高中生来说,可能会有反感的情况发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蔡若莲:我们对国家的归属感,不光要停留在课堂上、头脑认知上,更要亲身体验,建立友谊。我听说,一些香港同学去内地考察,在街头做访问,有时候香港同学的普通话不那么灵光,但内地的朋友们都很支持、很热情地帮助他们,他马上就感觉到“情”在了,这个情不是要等10年,是人与人之间随时会产生的。教育就像农业一样,我们不能在春天就要收成,我们必须耕耘到秋天,才能等到成果,但生命的改变是随时都在发生的。

万人联署反对

“就因为我的爱国立场”

2017年,蔡若莲被委任为香港教育局副局长,备受争议。

吴小莉:在价值观纷杂的时代,您也是一个被攻击的目标,包括您要进入政府工作的时候,有很多反对声音,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什么让您走到现在?

蔡若莲:我比较感慨的是,上一届政府委任我时,好多人联署反对,就因为我是爱国学校的、因为我的爱国立场,是不是很奇怪?面对那个时候的冲击,我问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但我觉得没有,我是对的,那我为什么要受这些批评影响呢?就四个字——笑看风云,就像遇到风暴一样总会过去,所以我把焦点放在对的事情上,别花时间去管无理的批评。到现在回归25年了,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讲爱国教育。

教师流失、学龄儿童不足

怎么办?

根据香港教育局数据,上个学年,香港公营及直资教师流失人数共超过4000人,较前一学年增加七成。

吴小莉:这几年,我们也看到师资的流失,情况是如何?

蔡若莲:我们也注意到个别学科,譬如说英语科或家政科有师资流失情况。因为确实选家政科的老师较少,所以家政科的培训停办了一段时间。英语老师的流失,和整个社会的人才不足也有关系,因为英语老师的转行机会也相对较多,可能会到商业或政府部门去工作,所以未来我们也会调节,增加英语老师的培训名额、增加招聘力度。




吴小莉:现在我们也看到,出生的孩子越来越少,学龄儿童不足,所以政府计划采用合并学校、整合资源的做法来应对。但也有专家提到过,如果现在就合并、减少学校,未来要再恢复教学生态环境是不容易的,您有这样的考量吗?

蔡若莲:对于适龄人口学额的规划,我们就看10年,因为看得太长,孩子还没出生。我们看到,如果考虑疫情的影响,跨境读书的同学可能会回来的,这是短期波幅;但是出生率下降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加上老师也在流失,这个时机其实正好是整固教育界、提高教育资源质量的好机会。我们不会平均地保持学校的数目,因为香港地区的人口分布也不均匀,有一些区域已经老化了,没有新搬进来的家庭、人口流动较少。但是,譬如说北部都会区就会引进新的家庭,那些地方我们会有新的学校项目。但是为了避免学额过剩,我们会用重置或者合并的方式,把一些现有的学校搬进去,这样对整个教育界的影响最少,同时也能回应教育的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3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