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登录
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返回首页

lirui0802的个人空间 https://www.anquan.party/?7367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审核探讨 | 管理体系为经营服务(转)

已有 311 次阅读2016-1-18 22:28 | 管理体系, 经营

核探讨 | 管理体系为经营服务
2016-01-15 杨红斌 中检集团四川公司
 点击上方“中检集团四川公司” 可以订阅哦!管理体系为经营服务——切实的管理体系可能是一副改变当前困境的良药2015年中国制造业出现困境,分析原因,缺乏深入的内部管理是主要原因之一。文中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在战略管理、过程管理、改进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管理体系为企业经营服务的观点,管理体系的实施立足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介绍了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管理及改进管理方面怎样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关键词:制造业困境 核心竞争能力 目标管理 过程管理 资源管理 改进管理
2015年我国的经济下滑,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市场疲软、三角债严重,大多数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分析当前世界的制造业的格局在发生变化:制造业在回流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预测在五年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将达到中国的水平,中国将失去人力成本的优势;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迁到东南亚国家;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把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建立了PPT新的贸易联盟,等等情况,我国产品出口的压力更大,制造业将长期面临严峻的局面。有专家总结,“中国制造”、“世界工厂”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但这种“大而不强”的制造业格局,其发展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粗放型发展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人均制造增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缺乏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的层次底下;职业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等。分析我国制造业存在困境的主要因素在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低靡、国家针对制造业政策不力、企业经营者的主要目光没有放在制造业、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内部的管理粗放,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困境的因素之一,在上世纪90年——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十余年间,中国市场形势好,产品畅销,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高。这期间,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企业不进行管理,产品一样能卖出去,一样能赚钱。不关注内部管理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现象,导致了这次经融危机来临后,制造业出现了不能应对的困境。后面,以管理体系管理的视角,回顾过去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品牌管理意识不强,经营者重点是做生意,对产品品牌本身不关注,没有形成品牌的打算。主要表现在:——经营者重点关注是客户的关系,对生产和品质不直接过问;一旦签订合同,要求生产部门拿出产品,品质出了质量问题,处罚质量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一般不去过问;——针对市场,经营者关注是具体订单,关注订单的完成情况、收入及利润情况,对市场层面的企业竞争能力,一般不去分析和管理;——只了解产品还卖或者不好卖,或者只知道公司的产品在那些地方好卖,那些地方不好卖。但不关注企业产品发展战略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参数怎样不清楚;本企业及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不清楚;本企业及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不清楚等等,没有明确的市场数据。——仅对当前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关注,只是不断在处理顾客的问题(救火);对未来产品品质提升,没有计划、没有规划;——没有与竞争对手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没有详细的品质特性对比分析;未针对自己的主导产品分析;分析后未形成改进计划;或者,仅仅限于价格外观等表面的参数,未针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参数分析;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没有市场战略的意识(蓝海、或微蓝海战略),只是在寻找单个的市场,没有寻找成片的市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的意识;——产品的开发,让订单牵着鼻子走,没有长远的产品开发计划;客户订单提出哪种规格的产品,立马组织开发,但许多时候,盲目开发出的产品只有提出的那一家用户要,以后未形成销售市场。二、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没有意识到提高技术方法的重要性,经营者只热心设备配置,不关注工艺方法的改进,生产工艺没有为效率服务,多年来,劳动效率提升不快。主要表现在:——工艺薄弱,生产主要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只要能生产出来即可,没有在工艺方法上下功夫总结和规定;——对生产工艺,未形成文件,没有总结内部的技术诀窍,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就行了,不用写出来;——对技术改造上,无规划、无计划,只要能满足生产,满足交付即可;不考虑工艺对效率的提升、工艺对成本的降低;——人员流动比较大,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流动,带走了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工艺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人员编制的工艺,主要是规定要求,在工艺方法上未细化,制定的工艺不适用,不能在方法上指导操作;——许多企业未认真搞过工艺参数验证,“过程的确认”,未开展工艺参数的优化,没有认真对比过;——对“工业工程”完全陌生,没有开展效率研究,没有开展效率提升活动。三、过程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未认识到过程管理的有效、效率、稳定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对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未评价过,不良的过程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管理流程以管理者意志转变,没有固定模式;流程不稳定,更谈不上对效率的关注;——生产过程中未考虑效率和成本,即使在考核的,仅仅的表面的因素;——从未测量过过程的周期和成本,没有去瓶颈过程意识;——人员未掌握过程分析和过程改进的方法,未进行过程的分析。四、改进管理存在的问题,只针对问题的改进,无针对品质提升的改进,缺乏预防性的改进。主要变现在:——仅仅重视顾客提出的问题,认为顾客没有要求的改进是成本的提升,顾客未提高的,一般不会主动改进;——问题出现后,管理者重视“救火”,采取的是就事论事的纠正,未进一步分析真正原因,改进不彻底,未进行过“回头看”;重复发生多;——未细化分析改进的措施;改进的措施不细化,比较粗放,对改进后的效果没有根本上验证;——未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的改进,没有基础数据,制定的改进计划,实施后不产生绩效;——从未关注改进机制的建立,对计划性的改进、群众性的改进等好的机制,实施不够。
上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不高,没有竞争优势;制造过程成本高、效率低,产品无价格优势;人员劳动效率低,无更多的资金开发和改进,无高的报酬吸引人才等等;企业的经营步入到恶性循环中,形势严峻。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上,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多年来,管理体系对经营绩效改善作用不显著,表现以下问题:建立体系是为了取张证书;认证是低价原则、简单原则;高层管理者,不参与到体系的工作中,一般认为只要委任了人员、出钱出人,就可以了。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审核时发现的问题就是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反而责怪主管人员没有把工作做好,没有针对问题深层次分析和改进;改进文化较差,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出现了问题认为是某个岗位做的不好,没有从流程和制度上分析;质量管理工具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内审和管理评审流于形式;没有培养实施质量管理的人才,人员流动大;能熟悉管理体系方法的人员不多;没有总结相关的工具,把习惯的管理与体系的方法没有很好的结合;对管理体系方法的支持度不够;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还是以人治及习惯进行管理,没有法治的时间表。当今,企业经营面临的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大,价格要低;顾客要求高,产品质量要好;人力成本压力大,人均销售收入要高;管理体系(ISO9001)有助于解决这些压力问题吗?我们明确的回答,管理体系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管理体系,能为经营服务。在讨论管理体系之前,先讨论企业的运行的目的。有的说企业的目的是生产产品,有的说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在德鲁克的《公司的概念》中,指出了企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是为了有用、一是为了盈利,“有用”是生产有用的产品,是顾客能适用的产品;“盈利”是生产产品的经营过程能获得利润,这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德鲁克又解释,在有用的和盈利的同时要求下,公司的主要工作是营销和创新,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下,基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管理体系,会为经营服务,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提高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为经营服务,可以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的管理、改进管理,对这几个体系的要素实施管理,会获得良好的经营绩效。
一目标管理一谈到到目标管理,许多管理者会说,好嘛,制定相关的指标: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产品的出厂故障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就是目标管理了。管理体系实施目标管理,本意上,不是制定几个指标就是目标管理,重要的是需要针对提高竞争能力而建立目标,要把目标与提高核心竞争里的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目标实现后,就能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比如分析一家公司的经营情况,这是一家普通及机械生产公司,人均产值及利润额不高,公司经营状况不理想,如果针对这样的企业实施高要求的KPI管理,不是很适宜。但如果就针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分析,分析主要营业收入下,产品/服务的主要竞争能力,可以得出以下的特点:

产品

取力器

油阀

容器

外协、非标

容器检测

销售额

180

420

40

980

300

占比

9.4%

21.85%

2.0%

51%

15.6%

分析

由于变速器厂自己生产取力器,市场缩减

在四川的市场占80%的量

市场缩减

外协,不含材料费用,费用比较低

利润比较高,但还有一家公司在申报检测资质

通过营业占比分析后,主要的产品应该保持竞争能力,针对各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关的目标。以下数据均是模拟指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不止这些指标:

产品/服务

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参数

现状指标

目标

差距值

相关的重要因素

改进措施

油阀(配套产品,主要是农用车,附加值不高)

装车首次故障

8千公里

2万公里

1.2

密封圈失效

……

平均故障

4万公里

5万公里

1

齿轮磨损

……

内部泄漏量

0.8 ml

平均0.5ml

0.3 ml

间隙

……

用户装配时间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螺母时间

……

成本

260/

230/

30/

材料成本

……

外协加工(为周边的企业服务,附加值不高)

加工精度

园精度0.07mm、平面精度0.03、跳动0.03

园精度0.04mm、平面精度0.02、跳动0.02

0.03/0.01/0.01

设备

人员

……

工期

标准吨钢加工时间60小时

72小时

12小时

设备;

工装;

人员;

……

防护

1加工面锈蚀率.2

0.6

0.6

防护;

……

检测(检测服务,具备资质,增加值高)

检测时间

钢瓶检测时间3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熟练程度;

……

服务质量

1顾客抱怨2次/千次

5次/千次

7次/千次

服务态度/投诉处理/奖励活动

……

通过上述一家普通的机械企业案例,可以告诉我们,可以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制定相关的目标,并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目标实现后,可以持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基于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关的目标,主要步骤是: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型——确定市场定位——确定核心竞争力——标杆对比,找出差距——确定应达到的产品特性——制定达到目标的措施,PDCA管理。同时,目标还可以针对效率、成本、稳定性制定目标,可以用在改善,比如:产品生产周期、瓶颈工序、成本高、消耗高的工序、制造不良品、损失大的工序、顾客投诉、外部损失等等;针对效率及成本目标管理过程:分析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瓶颈过程、内部及外部损失大、质量问题多的过程——制定相关的目标值——目标对比,找出差距——制定达到目标的措施,PDCA管理——管理采购成本目标等。目标的关键环节:根据核心竞争能力的指标、效率或成本的指标,制定目标,根据相关的差距制定相关的措施,达到相关的目标,制定改进措施。

二过程管理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则》描述:对工人砌砖的动作进行了研究,对灰浆和砖堆的位置进行了分析,检查平面、灰浆的稀稠度等要素,对18个动作压缩为5个动作,由原来每人每小时砌120块砖,提高到350块砖,效率近3倍。通过对动作研究,提高了效率,在20世纪初期,科学管理使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这塑造了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模式。过程管理,不仅仅达到结果,也要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针对过程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做好这些关联度:过程与经营业绩的关联度、过程与售后问题的关联度、过程监控与顾客要求及效率的关联度等,基于经营绩效识别相关的过程,确定这些过程为关键过程,使这些过程能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对过程管理,也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可以分析瓶颈、分析成本、分析消耗等等,分析后实施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业务流程再造,是对过程优化,提高综合能力一个重要的方法。对流程系统梳理,以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导向,优化流程,全方位提高绩效和效率,主要步骤:描述流程——评价流程(作用分析、价值分析、时间分析、成本分析)——优化流程——管理流程。
三资源管理对资源主要是立足于能力的保证及提升,包括设备的能力、人员的能力、技术能力等等,以人员管理为例,可以是:以提高技术能力为目标,对人员的能力培养、对人员职业进行规划、对人员培训的效果考核、对人员的意识的培养、对团队的精神培养等,培养一批掌握管理方法的人员,掌握技术诀窍的人员,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改进管理管理体系实施改进管理,可以建立一个改进的机制,实施持续有效的改进。改进的内容,可以针对核心竞争力实施改进,也可以针对效率和成本实施改进。这里介绍基于分析后的改进,和慢性不良的改进。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改进措施,会使改进更有效。可以对产值贡献和利润贡献占比分析、生产时间占比分析、瓶颈过程分析、消耗占比分析、质量损失占比分析等等;在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改进,目的性强、效果好。重视对慢性不良的改进,慢性不良的改进就是对细节的改进,细节问题看来是小问题,但如果对这些问题实施了改进后,会使企业的产品品质有一个质的提升,为提高竞争能力起很大的作用。《朱兰质量手册》中,朱兰赞赏日本企业对慢性不良的改进,在九十年代统计,丰田职工8万人,提出400万条改进建议,人均50条之多,良品率由80%提高到90% 以上,但无需投入成本。据统计,丰田公司每改10万的进效果,投入仅1.5万元,对慢性不良的改进,投入少,效果好。所以朱兰总结慢性不良可以:形成良好的改进意识问题、形成精细的工作习惯、追求卓越的哲学思想、凸显明显的竞争优势。上述的目标、过程、资源、改进四个方面,是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也是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对这些实施了管理,在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实施上述要素管理,能为管理体系的经营绩效做出较大的贡献。切实实施好管理体系,能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推行9001标准的管理体系切实为经营服务。在目前制造业的困境情况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练内功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同时,我们也要有信心,只要从现在做起,抓好管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发达国家的成长之路,也是在出现一次次危机和困境后,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美国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后,美国在管理上提升,开展工业工程(IE);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引进了戴明博士,实施质量管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也出现了困境,而实施了精益生产(JIT)、降成本、全球采购等措施,他们每次在出现困境的情况下,总会推行好的管理方法,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使企业在困境中重生。同样,在当前制造业的困境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反思,痛定思痛,切实推行ISO9001体系的管理,抓好内部管理,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振兴我国的制造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朱兰质量手册》朱兰等主编 焦叔斌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著 齐若兰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公司的概念》 德鲁克著 慕凤丽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文为中检集团四川公司杨红斌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 册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2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