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507|回复: 5

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思路

       [摘要]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要以人为本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要重视人的价值,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   员工   安全生产   管理     

   一.前言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人是国家和企业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和生存权。要重视人的价值,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中心内容。本文拟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如何以人为本作一论述。
  二.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最大的受益者是员工。
   安全生产究竟为了谁?有人说是为了国家,如果事故频发,就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人说安全是为了企业,发生事故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工作可以说是为了国家。但是把一个事故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与个人损失各自所占的比例对比一下,其差距就大了。比如发生一起工亡事故,从全国来看,十多亿人死亡一个人,就是损失了十多亿分之一,可说是九牛一毛,而对于发生事故的个人来讲,一次事故就是百分之百,如此比较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为了安全生产、预防事故,企业做了大量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从员工的教育、设施的投入、环境的改善到管理的不断加强等等。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抓安全工作,仅仅是为了企业吗?一起工伤事故,对企业来讲损失的是几万元钱,这与企业一年的经济效益相比实在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每一起事故都会造成一名或几名员工的身体受损,给生活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每一起事故都会产生一个或几个不幸的家庭。或许没有你,对企业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于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你就是唯一,你的任何损伤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如此来看,谁还会说安全工作是为企业而做?
      安全生产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效益,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因此安全工作是一项利国、利企业、利员工的大好事,国家和企业是受益者,但是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员工本人。
    三.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
    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对职工文化和技术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安全文化素质已成为现代企业员工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决定的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程度,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血的教训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安全文化素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伤亡员工及其家属带来不幸,也给企业、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职工的健康安全必然要求我们的职工有“过硬”的安全文化素质。同时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员工在安全工作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根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和基础工程。
    如何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培训要采取多样化、多层次、及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目的是加快员工安全价值观的形成。大力抓好三级安全教育,认真做好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
    2.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做好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做到持证上岗,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纪律、劳动纪律,各种原始记录做到书写工整、标准化、规范化。    
    3.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安全宣传。开展安全征文、安全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对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引导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四.人的习惯是需要干预和正确引导的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这些习惯小到握笔姿势、说话语气等微不足道的事情,大到关乎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事情,比如开车系安全带等。很多员工大部分时间是与机器打交道,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习惯。一个人工作习惯的形成或者改变,与他自身的情况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习惯会无意识地决定一个人所作的决策或行动,而个人的决策方式和行为方式,往往对他所在部门或班组的业绩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安全方面,这种影响会强烈得多,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或毁灭性的。
    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是思考问题。因此安全管理要求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要以“安全第一”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习惯是需要干预和正确引导的,这个过程中,首先是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作用,其次是安全管理部门的干预和正确引导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经过干预和引导,并利用制度进行强化,对正确的进行鼓励,经过长期的努力,是会取得成效的。当企业员工“按章办事”成为习惯,“三思而后行”成为习惯,安全问题“优先考虑”成为习惯时,这些“习惯”的总和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这正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企业所需要的。
    五.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杠杆作用
    以人为本,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是一种人力资源,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要让员工参与安全信息交流和决策,如开展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就是一种最好的体现。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含有安全工作,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安全中的作用。
    没有奖惩制度就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竞争机制就不能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奖惩制度,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有关安全的事项全部纳入奖惩考核,把好安全生产关,不让事故苗头出现。安全状况要同班组、部门(车间)的经济收入挂钩考核,对班组、部门(车间)安全考核可分为优、中、差三个档次来评分奖罚 。
    精神或物质奖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是满足人的自尊需要,激发人的奋发进取的重要手段,在精神上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通过开展“安全在我心中”活动,评选季度、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部门(车间)、先进班组、先进个人,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使获奖的集体或个人有一种荣誉感和继续向上的信念,使职工也因不甘落后而产生争当先进的决心;奖罚机制的运行,将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安全生产氛围。
    六.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生产、工作现场环境
    研究表明人的智能发挥程度、精力集中状态、情绪表现等等,都和工作环境条件,如噪音、房间色彩、人体生物钟等有关联;这些潜在的因素都会对安全构成一些影响。因此:生产现场环境要清洁卫生,安全卫生设施要完善,工作区域温度、湿度、亮度、噪声等指标要符合生产要求。办公室、车间、更衣室等场所要做到窗明壁净;给人一种舒适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生产设备、机器、管道要整洁,安全附件齐全,要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生产半成品、成品要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定位,做到物流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    
    岗位工艺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齐全,并要张贴在醒目位置。重要岗位要实行操作票制度。    
    七.结束语
    我们在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时,还应该正视员工的观念、道德、伦理、修养等最基本、最深层的人文因素;这些因素就是人的素质,它深刻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结果。要保证员工的行为和生产中的安全性,就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正确引导、善意干预来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发表于 2010-11-1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我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3-2-2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太重要了,说得好。
发表于 2013-2-2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比较新颖,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3-4-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生产目标评估报告比你们
发表于 2013-7-2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我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16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