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阿贝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版主
发表于 2011-8-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一、整体情况说明:掌握的内容“☆”占70%;熟悉的内容“◇”占20%;了解的 ...
阿贝 发表于 2011-7-27 20:42



    PS:先支持一下!大版主整出的这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DOC版及重点标注,是很不错的吗。若版主有时间的哈,再把《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及《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DOC版及重点标注整上来学习下?那就很好了。
发表于 2011-8-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huxiaoping1


    第一部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1Z200000解析补充
(  一  )
☆1Z201000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1Z20101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要点【解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FM)集成为项目的全寿命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或称运营阶段,或称运行阶段)。
·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它包括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
1Z201020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
◎要点【解析】
·业主方和项目各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和工程管理咨询单位等都有各自的项目管理任务和其管理职能分工,上述各方都应该编制各自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表。管理职能分工表是用表的形式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岗位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
·工作流程组织的任务是定义工作的流程。工作流程图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可用以描述工作流程组织。工作流程图应视需要逐层细化。
1Z201030 建设工程项目策划
◎要点【解析】
   ·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如何组织该项目的开发或建设。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指的是严格地确定)项目开发或建设的任务和意义。
·特别要注意项目实施阶段和决策阶段的基本内容,以及实施阶段和决策阶段各项基本内容的区别。
1Z201040 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模式
◎要点【解析】
·施工总承包模式质量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注意与施工总承包管理质量控制方面的区别。
·在国际上业主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有多种模式,如业主方自行采购,与承包商约定某些物资为指定供货商,承包商采购等。
·我国《建筑法》对物资采购有这样的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发包单位不得指定承包单位购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注意我国与国际上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异同。
1Z201070 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要点【解析】
·工程进度目标的逐层分解是从项目实施开始前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地由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编制深度不同的进度计划的过程。对于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应通过编制工程总进度规划、工程总进度计划、项目各子系统和各子项目工程进度计划等进行项目工程进度目标的逐层分解。
1Z201080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责任
◎要点【解析】
·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项目经理由于主观原因,或由于工作失误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项目经理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范围内,行使以下权利:组织项目管理班子;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代表身份处理与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受托签署有关合同;指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产经营活动,调配并管理进入工程项目的人力、资金、物资、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选择施工作业队伍;进行合理的经济分配;企业法定代表人授予的其他管理权利。
1Z201100 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要点【解析】
·工程监理单位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之一,建设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在国际上把这类服务归为工程咨询(工程顾问)服务。
·“建设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引自《建筑法》)。
发表于 2011-8-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huxiaoping1


    (  二  )
☆1Z202000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1Z202010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要点【解析】
·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是指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和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均应是相同的数值,即非计划量、产值量或成本量。
·提出多个钢结构吊装方案为技术措施。钢结构工程管理班子的任务分工属组织措施;钢结构吊装成本目标分析属管理措施;修订钢结构吊装施工合同条款是合同措施。
·施工成本计划一般有如下三类指标: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和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1Z202020 施工成本计划
◎要点【解析】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以成本预测为基础,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一般情况下,施工成本计划总额应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并使成本计划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指导性成本计划是选派项目经理阶段的预算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故选项B正确。竞争性成本计划是工程项目投标及签订合同阶段的估算成本计划;实施性成本计划是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实际管理中,一般无考核性成本计划。
·按项目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时,项目总施工成本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逐层分解。
·在编制按工程进度的施工成本计划时,将工程项目分解为既能方便地表示时间,又能方便地表示施工成本支出计划的工作是不容易的,通常如果项目分解程度对时间控制合适的话,则对施工成本支出计划可能分解过细,以至于不可能对每项工作确定其施工成本支出计划,反之如果项目分解程度对施工成本支出计划分解合适,则有可能对时间的分解过粗。
·“两算”对比的方法有实物对比法和金额对比法。
·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和企业管理费。
1Z202030  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成本分析
◎要点【解析】
·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
·在对材料用量的控制中,如有材料消耗定额,则可以定额为依据,通过限额发料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达到控制目的。
·施工成本的控制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分包费用的管理控制来进行。
·BCWP是赢得值法中的参数之一,它是按已完工作量乘以预算价格而得,故为110×1.2=132万元。
·BCWS是赢得值法中的参数之一,是按计划工作量乘以预算价格而得,故为120×1.2=144万元。
由ACWP>BCWS>BCWP可知,SV<0,CV<0,分析得出效率低、进度较慢、投入超前。
·该工程计划完工时间为编计划时预计的完工时间,本题为2010年12月底;预测完工时间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当前进度预测的完工时间,本题为2011年4月底,则预测完工时间与计划完工的时间的间隔⊿H为4个月。预测的该工程完工时的费用偏差CV=BCWP-ACWP=220-300=-80万元。
·由图可知,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和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的关系为:ACWP>BCWS>BCWP,则有SV<0、CV<0,即效率低、进度较慢、投入超前。
·费用偏差CV=BCWP-ACWP,由题得ACWP=BCWP-22500。费用绩效指数CPI=BCWP/ACWP,由题得1.1=BCWP/(BCWP-22500),BCWP=247500。进度绩效指数SPI=BCWP/BCWS= 247500/220000=1.125
·费用偏差CV=BCWP-ACWP=90000×(85-72)=117万元。
·三条曲线若离散程度增加则表示费用偏差、进度偏差增加,预示着项目管理的失控,甚至进一步造成项目的失败。
·按赢得值法,费用绩效指数和进度绩效指数反映的是相对偏差,可用于不同项目间的比较分析。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反映的是绝对偏差,不同项目间无可比性;项目完工预算为趋势预测值,用于同一项目。
·根据图中表示的三个参数的关系是:BCWS>BCWP>ACWP,SV<0,CV>0。当SV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当CV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节支,实际费用没有超出预算费用,所以分析的结果应为效率较高、进度较慢、投入延后。
·由图可见,至该月底,ACWP与BCWS重叠;BCWP在下方,离ACWP与BCWS的重叠线较远。按赢得值法,费用偏差CV=BCWP-ACWP;进度偏差SV=BCWP-BCWS。据此,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依然存在,不为零,且均为负,故进度延误为负,费用超支。
发表于 2011-8-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huxiaoping1


   (  三  )
☆1Z203000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1Z203010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与进度计划系统
◎要点【解析】
·如果因工期要求紧迫而盲目赶工,难免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并且会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施工进度控制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目标能否实现,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
·在国际上,设计进度计划主要是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包括有关的说明)的出图计划,在出图计划中标明每张图纸的名称、图纸规格、负责人和出图日期。出图计划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业主方控制设计进度的依据。
·本题主要考查对进度控制工作内容的理解,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进度计划的编制、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
1Z203020  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论证
◎要点【解析】
·项目划分成多少结构层,应根据项目规模和特点而定,而与项目组织和工期没有直接的关系。
1Z203030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方法
◎要点【解析】
·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两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是由于组织安排和资源调配需要而确定的,则它们属于组织关系。
·双代号网络图的识图能力。从图上可知,工作A、B、C共同的紧后工作为D,工作C的紧后工作还有E。因此,工作A、B、C完成后D才能开始,工作C完成后E开始,工作B与工作E无关。
·单代号网络图中节点和箭线的表示意义。单代号网络图中的每一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而箭线表示紧邻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应画成水平直线、折线或斜线。
·考查网络计划有关时间参数的计算。从起点开始,计算每个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最后一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就是总工期。
·在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其表现为相邻工作间的时间间距。
·主要考查总时差的概念。总时差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即工作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或是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若非关键工作拖延时间Δ小于或等于TF,则总工期不会推延;若大于TF则拖延的时间为Δ+TF。
·相邻两项工作i和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等于紧后工作j的最早开始时间ESj和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之差。
·关键路线为最长工作时间的路线,图中工作时间最长的线路时间为31天,故关键线路有两条,分别是1—4—5—7—9和1—3—6—8—9。
·通过对各条线路工作持续时间之和的计算,由于线路1—3—5—6持续时间最长,为13天,故为关键线路。其他线路上工作持续时间之和均小于13天。
·无论计算工期是否等于计划工期,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时间间隔总是为零,但自由时差和总时差却不一定为零,可能大于零。
·相邻两项工作i和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等于紧后工作j的最早开始时间ESj和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之差。
·在网络计划中,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时,计划工期应小于或等于要求工期。
·计算工期等于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为箭头节点的各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故选择
·我国《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 121—99)推荐的常用的工程网络计划类型包括: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双代号网络图中除了关键工作之外均为非关键工作。本题可先确定关键线路,即可知关键工作,其余均为非关键工作。
·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调配属于工作组织关系。
·若工作拖延时间不超过总时差,那就不会影响总工期;若超过自由时差,那就会影响紧后工作。
·工作的时间拖延超过总时差时,工程总工期必受影响,紧后工作也受影响,并且该工作也成为关键工作。
·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关键工作的总时差就是零。不能用自由时差的大小判断关键工作。
1Z203040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要点【解析】
·运用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编制进度计划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能够严谨地分析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合理确定工作编码和制定规范的工作时间定额是编制进度计划的基本条件,也不取决于是否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不同的合同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合同交界面,产生不同的工作效率和管理力度,对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不能约束参与单位的多少,与资源投入和技术风险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会议参加单位和人员,会议文件的整理、会议类型是进度控制会议组织的重要因素,而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会议属于项目参与方的内部活动,规模比较小,一般不涉及会议的成本控制,更不会涉及会议的交通路线。

(  四  )
☆1Z204000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留置 )
1Z204010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  五  )
☆1Z205000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留置)
1Z2050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  六  )
☆1Z206000  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留置)
1Z206010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
(  七  )
☆1Z207000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留置)
1Z207010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发表于 2011-8-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huxiaoping1


    第二部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1Z200000问答解析
(  一  )
1.供货方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它也涉及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供货方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1)供货的安全管理;
(2)供货方的成本控制;
(3)供货的进度控制;
(4)供货的质量控制;
(5)供货合同管理;
(6)供货信息管理;
(7)与供货有关的组织与协调。
2. 建设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包括:
(1)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目标;
(2)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成本目标(其前者是业主方的总投资目标,后者是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本身的成本目标);
(3)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进度目标;
(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质量目标。
3.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它包括:
(1)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
(2)施工的成本目标;
(3)施工的进度目标;
(4)施工的质量目标。
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主要有哪些方式?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设计—施工总承包(Design—Build),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5.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1)计划文件;
(2)设计文件;
(3)合同文件;
(4)建设地区基础资料;
(5)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法律;
(6)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和经验。
6.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1)建设单位的意图和要求,如工期、质量、预算要求等;
(2)工程的施工图纸及标准图;
(3)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本单位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的控制要求;
(4)资源配置情况;
(5)建筑环境、场地条件及地质、气象资料,如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地形图和测量控制等;
(6)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法律;
(7)有关技术新成果和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和经验。
7.请解释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并说明需要注意的方面。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通常采用如下程序:
(1)收集和熟悉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进行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的调查研究;
(2)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
(3)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
(4)拟订施工方案;
(5)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6)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
(7)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8)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9)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以上顺序中需要注意:其中有些顺序必须这样,不可逆转,如:
(1) 拟订施工方案后才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因为进度的安排取决于施工的方案);      
(2)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后才可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因为资源需求量计划要反映各种资源在时间上的需求)。
·但是在以上顺序中也有些顺序应该根据具体项目而定,如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和拟订施工方案,两者有紧密的联系,往往可以交叉进行。
8.资源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
9. 项目资源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项目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资源计划、配置、控制和处置。
10. 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的种类有哪些?
·施工企业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规定,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大致有三种情况:
(1)企业自有职工。通常是长期合同工或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工。企业对这部分员工的管理纳入正式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管理较为规范。
(2)劳务分包企业用工。劳务分包企业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出现,由其直接招收、管理进城务工人员,为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提供劳务分包服务,或成建制提供给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使用。
(3)施工企业直接雇佣的短期用工。他们往往由“包工头”带到工地劳动,也有一定数量的零散工。
·上列第(2)、(3)种情况的用工对象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俗称“农民工”,是目前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的主力军。对这部分用工的管理存在问题较多,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令必须加强管理的重点对象。
11.劳动用工管理应如何管理?
·近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陆续制定了许多有关建设工程劳动用工管理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建筑施工企业(包括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用工手续,不得使用零散工,不得允许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活动。
(2)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按照劳动合同法规的规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资支付的标准、项目、周期和日期,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以及违约责任。劳动合同应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持一份,劳动者所在工地保留一份备查。
(3)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不得允许劳务分包企业使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4)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将每个工程项目中的施工管理、作业人员劳务档案中有关情况在当地建筑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按规定如实填报。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7个工作日内,在建筑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作相应变更。
12. 如何进行劳动用工的工资支付管理?
为了防止拖欠、克扣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又制定了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的工资支付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按照当地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周期和日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以工程款被拖欠、结算纠纷、垫资施工等理由克扣劳动者工资。
(2)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每月对劳动者应得的工资进行核算,并由劳动者本人签字。
(3)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且支付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末结清劳动者剩余应得的工资。
(4)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将工资发放给“包工头”或者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其他组织或个人。
(5)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对劳动者出勤情况进行记录,作为发放工资的依据,并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表,不得伪造、变造、隐匿、销毁出勤记录和工资支付表。
(6)建筑施工企业因暂时生产经营困难无法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情况,并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超过30日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属于无故拖欠工资行为。.
(7) 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动者终止或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在办理终止或解除合同手续的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13. 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程序和依据是什么?
·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编制应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目标,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并应具有可操作性。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程序和依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应在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及收到设计文件后开始编制,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并应在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送业主;
(2)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编制;
(3)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依据:
1)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审批文件;
2)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3)监理大纲、委托监理合同文件以及建设项目相关的合同文件。
发表于 2011-8-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huxiaoping1


    14. 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程序和依据应符合哪些规定?
·对中型及中型以上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制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它应符合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要求,并应结合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程序和依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应在工程施工开始前编制完成,并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2)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应由各有关专业的专业工程师参与编制;
(3)编制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的依据如下:
1) 已批准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2)相关的专业工程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技术资料;
3)施工组织设计。
15.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哪些内容?
(1)专业工程的特点;
(2)监理工作的流程;
(3)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4)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6.责任成本目标和计划成本目标有哪些区别?
·责任成本目标和计划成本目标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前者反映组织对施工成本目标的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把施工成本在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的运行有机地连接起来。
17.施工成本计划应满足哪些要求?
(1) 合同规定的项目质量和工期要求。
(2) 组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的要求。
(3) 以经济合理的项目实施方案为基础的要求。
(4) 有关定额及市场价格的要求。
(5)类似项目提供的启示。
18.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比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比的方法有实物对比法和金额对比法。
(1)实物对比法。将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计算出的人工、材料消耗量,分别填入两算对比表进行对比分析,算出节约或超支的数量及百分比,并分析其原因。
(2) 金额对比法。将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计算出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分别填入两算对比表进行对比分析,算出节约或超支的金额及百分比,并分析其原因。
19. 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比的内容有哪些?
(1) 人工量及人工费的对比分析
·施工预算的人工数量及人工费与施工图预算对比,一般要低6%左右。这是由于二者使用不同定额造成的:例如,砌砖墙项目中,砂子、标准砖和砂浆的场内水平运输距离,施工定额按50m考虑;而计价定额则包括了材料、半成品的超运距用工。同时,计价定额的人工消耗指标还考虑了在施工定额中未包括,而在一般正常施工条件下又不可避免发生的一些零星用工因素:如土建施工各工种之间的工序搭接所需停歇的时间;因工程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而影响工人操作的时间;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少数零星用工等。所以,施工定额的用工量一般都比预算定额低。
(2) 材料消耗量及材料费的对比分析
·施工定额的材料损耗率一般都低于计价定额,同时,编制施工预算时还要考虑扣除技术措施的材料节约量。所以,施工预算的材料消耗量及材料费一般低于施工图预算。
·有时,由于两种定额之间的水平不一致,个别项目也会出现施工预算的材料消耗量大于施工图预算的情况。不过,总的水平应该是施工预算低于施工图预算。如果出现反常情况,则应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施工机械费的对比分析
·施工预算机械费,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所规定的实际进场机械,按其种类、型号、台数、使用期限和台班单价计算。而施工图预算的施工机械是计价定额综合确定的,与实际情况可能不一致。因此,施工机械部分只能采用两种预算的机械费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生施工预算的机械费大量超支,而又无特殊原因时,则应考虑改变原施工方案,尽量做到不亏损而略有盈余。
(4) 周转材料使用费的对比分析
·周转材料主要指脚手架和模板。施工预算的脚手架是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搭设方式和材料,施工图预算则综合了脚手架搭设方式,按不同结构和高度,以建筑面积为基数计算的;施工预算模板是按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积计算,施工图预算的模板则按混凝土体积综合计算。因而,周转材料宜采用按其发生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20.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哪些项目组成?
·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规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工程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组成。如图1Z202023-1所示。
图1Z202023-1 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组成
发表于 2011-8-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huxiaoping1


(  二  )
1.请详细说明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步骤。
·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步骤如下:
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了解和收集项目决策阶段有关项目进度目标确定的情况和资料;
收集与进度有关的该项目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资料;
收集类似项目的进度资料;
了解和调查该项目的总体部署;
了解和调查该项目实施的主客观条件等。
项目结构分析;
·其中,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是根据编制总进度纲要的需要,将整个项目进行逐层分解,并确立相应的工作目录,如:
一级工作任务目录,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
二级工作任务目录,将每一个子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
三级工作任务目录,将每一个子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项。
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
其中,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计划系统一般由多层计划构成,如:
第一层进度计划,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进度计划子系统;
第二层进度计划,将每一个进度计划子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进度计划;
第三层进度计划,将每一个子项目进度计划分解为若干个工作项。
项目的工作编码;
项目的工作编码指的是每一个工作项的编码,编码有各种方式,编码时应考虑下述因素:
对不同计划层的标识;
对不同计划对象的标识(如不同子项目);
对不同工作的标识(如设计工作、招标工作和施工工作等)。
编制各层进度计划;
协调各层进度计划的关系,编制总进度计划;
若所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不符合项目的进度目标,则设法调整;
若经过多次调整,进度目标无法实现,则报告项目决策者。

2. 如何编制横道图?
·通常横道图的表头为工作及其简要说明,项目进展表示在时间表格上,如图1Z203031所示。按照所表示工作的详细程度,时间单位可以为小时、天、周、月等。这些时间单位经常用日历表示,此时可表示非工作时间,如:停工时间、公众假日、假期等。根据此横道图使用者的要求,工作可按照时间先后、责任、项目对象、同类资源等进行排序。
·横道图也可将工作简要说明直接放在横道上。横道图可将最重要的逻辑关系标注在内,但是,如果将所有逻辑关系均标注在图上,则横道图的简洁性的最大优点将丧失。
·横道图用于小型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上,或用于计算资源需要量和概要预示进度,也可用于其他计划技术的表示结果。
图1Z203031  横道图

3.为什么要进行进度计划调整?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资源、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的偏差,如果偏差不能及时纠正,必将影响进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管理,对保证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4.概述如何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在政府的监督下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5.质量控制是否就是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
6.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事故调查
(2)事故的原因分析
(3)制订事故处理的方案
(4)事故处理
(5)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如下图所示。
图1Z204053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7.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有哪些?
·建筑业虽然是现场型的单件性建筑产品生产,数理统计方法直接在现场施工过程工序质量检验中的应用,受到客观条件的某些限制:但在进场材料的抽样检验、试块试件的检测试验等方面,仍然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人们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所创立的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排列图法、管理图法、分布图法、检查表法等定量和定性方法,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建造师考试中要求掌握其中分层法和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熟悉排列图法和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8.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什么?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都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管理的主体是组织,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职业健康安全发生相互作用的不健康、不安全的条件和因素,以及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两个管理体系所需要满足的对象和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管理原理基本相同。
(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总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GB作为我国推荐性标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目前被企业普遍采用,用以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该标准覆盖了国际上的OHSAS 18000体系标准。即: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GB/T 28002—2002)
(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组建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国际标准化制定的ISO14000体系标准,被我国等同采用。即: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 24004—2004)
9.职业健康安全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定义,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1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对环境是如何定义的?
·在《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中,认为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定义是以组织运行活动为主体,其外部存在主要是指人类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各种自然因素及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是怎样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图如图1Z205011-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该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四部分组成。
·“范围”中指出了管理体系标准中的一般要求,旨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产品和服务安全。
图1Z20501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总体结构图
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是怎样的?
·为适应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在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时,强调按系统理论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其相关事务,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目的。具体采用了系统化的戴明模型,即一个动态循环并螺旋上升的系统化管理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Z205011-2所示。
图1Z20501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核心要素包括以下10个要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管理评审。
·7个辅助性要素包括: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
·这17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有机地构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整体,如图1Z205011-3所示。
·为了更好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间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另一类是支持体系主体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辅助性要素。
图1Z20501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关联图
发表于 2011-8-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huxiaoping1


    14.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是怎样的?
·根据《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的结构如图1Z205011-4所示。该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四部分组成。
·“范围”中指出,本标准旨在其所有的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的条件和因素。“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指出了管理体系的全部具体内容。
图1Z205011-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结构图
15.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是怎样的?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是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主要标准,也是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惟一可供认证的管理标准。
·图1Z205011-5给出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该模式为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指导其组织合理有效地推行其环境管理工作。该模式是由“策划、实施、检查、评审和改进”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与戴明的PDCA循环模式是一致的。
图1Z205011-5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16.环境管理体系有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10个,包括: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目标、指标和方案;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运行控制;监测与测量;评估法规的符合性;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其余7个要素为辅助性要素。
·从17个要素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来看,相互关系如图1Z205011-6所示。
·从图1Z205011-6中可以看出,体系中的一部分要素构成主体框架,是体现其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另一部分是对主体框架起支持作用,实现基本功能起保证作用的辅助性要素。
图 1Z205011-6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关系图
17.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中,初始状态评审的内容是什么?
·初始状态评审是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评审的结果将作为确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制定管理方案、编制体系文件的基础。初始状态评审的内容包括:
(1) 辨识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 明确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 评审组织现有的管理制度,(4) 并与标(5) 准进行对比;
(6) 评审过去的事故,(7) 进行分析评价,(8) 及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处罚和预防措施;
(9) 了解相关方对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看法和要求。
18.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中,制定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和准则是什么?
·方针是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行为的原则和意图的声明,也是组织自觉承担其责任和义务的承诺。方针不仅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而且是评价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并为更加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提供一个框架。
·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是组织为了实现其在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针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及其对整体绩效的期许与原则,与企业的总目标相一致,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和准则为:
依据并符合方针;
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考虑自身潜在的危险和重要环境因素;
考虑商业机会和竞争机遇;
考虑可实施性;
考虑监测考评的现实性;
考虑相关方的观点。
·管理方案是实现目标、指标的行动方案。为保证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需结合年度管理目标和企业客观实际情况,策划制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相关部门的职责、方法、时间表以及资源的要求。
19.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中,体系文件编写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
·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
(1)体系文件编写的原则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体系文件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标准要求的要写到、文件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有效记录。
(2)管理手册的编写
·管理手册是对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描述,它为体系的进一步展开以及后续程序文件的制定提供了框架要求和原则规定,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手册可使组织的各级管理者明确体系概况,了解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便统一分工和协调管理。
·管理手册除了反映了组织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也反映出了组织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同时也向组织内外部人员提供了查询所需文件和记录的途径,相当于体系文件的索引。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2)管理、运行、审核和评审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3)关于程序文件的说明和查询途径;
4)关于管理手册的管理、评审和修订工作的规定
(3)程序文件的编写
·程序文件的编写应符合以下要求:
1)程序文件要针对需要编制程序文件体系的管理要素;
2)程序文件的内容可按“4W1H”的顺序和内容来编写,即明确程序中管理要素由谁做(who),什么时间做(when),在什么地点做(where),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
3)程序文件一般格式可按照目的和适用范围、引用的标准及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工作程序、报告和记录的格式以及相关文件等的顺序来编写。
(4)作业文件的编制
·作业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之外的文件,一般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监测活动准则及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其编写的内容和格式与程序文件的要求基本相同。在编写之前应对原有的作业文件进行清理,摘其有用,删除无关。
20.如何进行合规性评价?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承诺,合规性评价分公司级和项目组级评价二个层次进行。
·项目组级评价,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当某个阶段施工时间超过半年时,合规性评价不少于一次。项目工程结束时应针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系统的合规性评价。
·公司级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制定计划后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和项目组,对公司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
·各级合规性评价后,对不能充分满足要求的相关活动或行为,通过管理方案或纠正措施等方式进行逐步改进。上述评价和改进的结果,应形成必要的记录和证据,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时,最高管理者应结合上述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企业的客观管理实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系统评价体系运行过程中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执行情况,并由相关部门或最高管理者提出改进要求。
发表于 2011-8-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huxiaoping1


(  三  )
1.请说明特种作业的范围。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的范围主要有(未详细列出):
(1)电工作业,包括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
(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包括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压力焊作业、钎焊作业;
(3)高处作业,包括登高架设作业,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
(4)制冷与空调作业,包括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
(5)煤矿安全作业;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
(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
(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
(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10)烟花爆竹安全作业;
(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持学历证明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以免予相关专业的培训。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是指由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门针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也就是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离开特种作业岗位一定时间后,应当按照规定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未经培训考核,即从事特种作业的,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了行政处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 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5.什么是建筑施工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计划、组织、监控、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6.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4.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6.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
7.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
8.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0.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危险作业管理审批制度;
12.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生产、储运、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
13.防护物品的发放和使用制度;
14.安全用电制度;
15.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16.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制度;
17.危险岗位巡回检查制度;
18.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7.安全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安全检查要深入基层、紧紧依靠职工,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好检查工作。
·建立检查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备适当的检查力量,挑选具有较高技术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参加。
·做好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思想、业务知识、法规政策和物资、奖金准备。
·明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防止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矛盾,力求实效。
·把自查与互查有机结合起来。基层以自检为主,企业内相应部门间互相检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
·坚持查改结合。检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整改才是最终目的。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建立检查档案。结合安全检查表的实施,逐步建立健全检查档案,收集基本的数据,掌握基本安全状况,为及时消除隐患提供数据,同时也为以后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奠定基础。
·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应根据用途和目的具体确定安全检查表的种类。安全检查表的主要种类有:设计用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班组及岗位安全检查表;专业安全检查表等。制定安全检查表要在安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充分依靠职工来进行。初步制定出来的检查表,要经过群众的讨论,反复试行,再加以修订,最后由安全技术部门审定后方可正式实行。
8.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有哪些?
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10.有分散注意行为;
11.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9.从施工单位角度来说一般如何处理事故安全隐患?
(1) 当场指出,限期纠正,预防隐患发生,对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应当场指出,并限期纠正,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做好记录,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应做好记录,分析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制定消除隐患的纠正措施,报相关方审查批准后进行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待隐患消除再行施工。
(3)分析统计,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对于反复发生的安全隐患,应通过分析统计,属于多个部位存在的同类型隐患,即“通病”;属于重复出现的隐患,即“顽症”,查找产生“通病”和“顽症”的原因,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
(4) 跟踪验证:
·检查单位应对受检单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
10.我国应急预案的备案是如何规定的?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11.应急预案的奖惩措施有哪些?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2.请简述安全生产事故的一般处理程序。
1.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事故现场。
2.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3.现场勘查。
4.分析事故原因。
5.制定预防措施。
6.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7.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13.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后,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事故现场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有组织、有指挥地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便于事故原因的调查。
·由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安全生产实行的是统一的监督管理,因此,各个行业的建设施工中出现了安全事故,都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于专业工程的施工中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于有关的专业主管部门也承担着对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因此,专业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还需要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应迅速到现场进行及时、全面、准确和客观的勘查,包括现场笔录、现场拍照和现场绘图。
发表于 2011-8-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huxiaoping1


    14.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如何组织调查组并开展事故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5.在安全事故中,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事故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查明事故经过,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等,查清事故原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
16.事故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7.对安全事故的统计有哪些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安监总统计[2010]62号)规定:
1. 本统计报表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每月对本行政区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全面统计。其中: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民航飞行、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事故由其主管部门统计,每月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事故统计报表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3. 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按照本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全面、如实填报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对于不报、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数字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18.文明施工的要求主要有哪些内容?
依据我国相关标准,文明施工的要求主要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现场住宿、现场防火、治安综合治理、施工现场标牌、生活设施、保健急救、社区服务等11项内容。
19.现场文明施工措施应该如何落实?
针对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落实相应的各项管理措施。
(1)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是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的依据。施工总平面图应对施工机械设备设置、材料和构配件的堆场、现场加工场地,以及现场临时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和其他临时设施进行合理布置,并随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
(2)现场围挡、标牌
1)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进出口大门,制定门卫制度,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场登记制度。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围挡,市区主要路段和其他涉及市容景观路段的工地设置围挡的高度不低于2.5m,其他工地的围挡高度不低于1.8m,围挡材料要求坚固、稳定、统一、整洁、美观。
2)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
3)施工现场应合理悬挂安全生产宣传和警示牌,标牌悬挂牢固可靠,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必须有针对性地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
(3)施工场地
1)施工现场应积极推行硬地坪施工,作业区、生活区主干道地面必须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硬化,场内其他次道路地面也应硬化处理。
2)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平坦、整洁,无散落物。
3)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畅通,不积水。
4)严禁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
5)施工现场适当地方设置吸烟处,作业区内禁止随意吸烟。
6)积极美化施工现场环境,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绿化布置。
(4)材料堆放、周转设备管理
1)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必须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堆放,布置合理。
2)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其他料具等必须做到安全、整齐堆放(存放),不得超高。堆料分门别类,悬挂标牌,标牌应统一制作,标明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等。
3)建立材料收发管理制度,仓库、工具间材料堆放整齐,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堆放,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4)施工现场建立清扫制度,落实到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车辆进出场应有防泥带出措施。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临时存放现场的也应集中堆放整齐、悬挂标牌。不用施工机具和设备应及时出场。
5)施工设施,大模、砖夹等,集中堆放整齐,大模板成对放稳,角度正确。钢模及零配件、脚手扣件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竹木杂料,分类堆放、规则成方,不散不乱,不作他用。
(5)现场生活设施
1)施工现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必须明显划分,确因场地狭窄不能划分的,要有可靠的隔离栏护措施。
2)宿舍内应确保主体结构安全,设施完好。宿舍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安全。
3)宿舍内应有保暖、消暑、防煤气中毒、防蚊虫叮咬等措施。严禁使用煤气灶、煤油炉、电饭煲、热得快、电炒锅、电炉等器具。
4)食堂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洁卫措施,保持卫生整洁,炊事员持健康证上岗。
5)建立现场卫生责任制,设卫生保洁员。
6)施工现场应设固定的男、女简易淋浴室和厕所,并要保证结构稳定、牢固和防风雨。并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清扫,保持整洁,要有灭蚊蝇孳生措施
(6)现场消防、防火管理
1)现场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建立消防领导小组,落实消防责任制和责任人员,做到思想重视、措施跟上、管理到位。
2)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消防教育,落实消防措施。
3)现场必须有消防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按消防条例有关规定搭设,做到标准规范。
4)易燃易爆物品堆放间、油漆间、木工间、总配电室等消防防火重点部位要按规定设置灭火机和消防沙箱,并有专人负责,对违反消防条例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5)施工现场用明火做到严格按动用明火规定执行,审批手续齐全。
(7)医疗急救的管理
展开卫生防病教育,准备必要的医疗设施,配备经过培训的急救人员,有急救措施、急救器材和保健医药箱。在现场办公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急救车和有关医院的电话号码等。
(8)社区服务的管理
建立施工不扰民的措施。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等。
(9)治安管理
1)建立现场治安保卫领导小组,有专人管理。
2)新入场的人员做到及时登记,做到合法用工。
3)按照治安管理条例和施工现场的治安管理规定搞好各项管理工作。
4)建立门卫值班管理制度,严禁无证人员和其他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0.常见的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对固体废物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1)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是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粉煤灰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就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典型范例。又如发达国家炼钢原料中有70%是利用回收的废钢铁,所以,钢材可以看成是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
(2)减量化处理
减量化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置量,减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减量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包括和其他处理技术相关的工艺方法,如焚烧、热解、堆肥等。
(3)焚烧
焚烧用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置的废物,除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化沥青和焚烧油毡、油漆,亦不得焚烧其他可产生有毒有害和恶臭气体的废弃物。垃圾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避免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4)稳定和固化
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胶结包裹起来,减少有害物质从废物中向外迁移、扩散,使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
(5)填埋
填埋是固体废物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到填埋场进行处置。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现场填埋,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环境隔离,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
发表于 2011-9-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监理单位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参与单位,工程总承包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与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协调,接受其监督和检查,所以也应该对监理的性质、概念、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等有所熟悉和了解。

《项目管理概论》部分是对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体概括,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详细的工作方法、措施、手段都在后面的大纲中有所体现。


来自: 安全管理论坛(bbs.safehoo.com) 详细出处:http://bbs.safehoo.com/thread-19688-1-1.html
发表于 2011-11-1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监理单位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参与单位,工程总承包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与监理单位、监理 ...
ants7887 发表于 2011-9-25 22:20



   

PS对比分析下,那监理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又是什么呢?那个前提在建设单位的委托授权下进行的项目监督管理。。。再依据法规标准等等文件,在监督控制各参建的。。。它与施工方的项目管理是有区别的?监理单位人员在工程项目中的“三控三管一协调”,其中的 “安全管理”(安全监理)就是其中的首要工作或中心任务?若,对待中心工作(安全)管理(监督)不重视不到位,不报告不反映?那一旦出了安全事故,那就。。。因此,这个安全风险是不可能回避和转移出去的,只能是自留吧?因此,那以下大家若有兴趣有想法的哈,也可一道看看,了解学习分析一下:什么是项目?什么是项目管理?什么又是项目安全管理(监理)呢?。。。

发表于 2011-11-1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huxiaoping1


   

( 一 )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的含义及其特征

1.项目的概念

“项目”一词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经常用“项目”来表示一类事物。项目的定义很多,许多管理专家都曾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通俗语言对项目的概念进行描述和概括,最常用的概念是从对项目特征的描述予以定义: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专门组织和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项目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包括了很多内容,最常见的有:开发项目,如资源开发项目、小区开发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建设项目,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港口工程、机场工程、水电工程等;科研项目,如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应用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等。此外,还有环保规划项目、投资项目等等,不胜枚举。项目已存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不管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都具有一些作为项目的共同特征。

2.项目的特征

(1)一次性和单件性。所谓一次性,是指项目过程的一次性,它区别于周而复始的重复性活动。一个项目完成后,不会再安排实施与之具有完全相同开发目的、条件和最终成果的项目。项目作为一次性事业,其成果具有明显的单件性,它不同于现代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项目的单件性,管理过程的一次性,都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管理失误,就要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保证项目一次性成功。

(2)目标性。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特定目标。项目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工作本身的目标,是项目实施的过程;二是项目产出物的目标,是项目实施的结果。例如,对一项口工程建设项目而言,项目工作的目标包括项目工期、造价、质量、安全等各方面工作的目标;项目产出物的目标包括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使用寿命、安全性等指标。一般而言,项目的目标性是最重要和最需要项目管理者注意的特性。

(3)制约性(或约束性)。项目的制约性是指每个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制约。项目只有在满足约束条件下获得成功才有意义。内在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对项目质量、寿命和功能的约束(要求);外在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对于项目资源的约束,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时间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项目的制约性是决定一个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特性。

(4)时限性(或生命周期)。项目的单件性和过程的一次性决定了每个项目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任何项目都有其产生时间、发展时间和结束时间,在不同时期都有特定的任务、程序和工作内容。了解掌握项目的生命周期,就可以有效地对项目实施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如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建设项目决策评估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保修阶段。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管理。

(5)独特性。项目的独特性是指项目所生成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通常一个项目的产出物或实施过程,即项目所生成的产品或服务至少在一些关键特性上与其他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同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独特的内容。例如,我国已经建设了数万条不同等级的项目,但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项目,这些项目在某个或某些方面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包括不同的自然条件(气象、水文、地质、地理条件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项目法人、不同的承包人、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当然许多项目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是它们并不影响整个项目的独特性。

(6)不确定性。项目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项目的独特性造成的,因为一个项目的独特之处中,多数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而创新就包括着各种不确定性;其次,项目的非重复性也是造成项目不确定性的原闪。闲为项目活动的非重复性使得人们没有改进工作的机会,所以使项目的不确定性增高;另外,项目的环境多数是开放的,而且相对变动较大,这也是造成项目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项目还有其他一些特征,例如,项目过程的渐进性、项目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一定的约束条件是制定项目目标的依据,也是对项目控制的依据。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具有单件性、一次性、制约性、时限性等特点,因此要求项目管理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严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完成。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具有与管理相同的职能,如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目标,该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内容,如建设项目管理的内容有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及协调各方关系等。

2.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

(1)目标明确。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资源和规定的质量标准范围内,高效率地实现项目法人规定的项目目标。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项目管理的好坏,主要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

(2)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管理十分强调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项目经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人物。项目法人为项目经理规定了要实现的项目目标,并委托其对目标的实施全权负责。有关的一切活动均需置于项目经理的组织与控制之下,以避免多头负责、相互扯皮、职责不清和效率低下。

(3)充分的授权保证系统。项目管理的成功必须以充分的授权为基础。为项目经理的授权,应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大型项目,协调难度很大,没有统一的责任者和相应的授权,势必难以协调配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4)具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职能。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①计划职能。即把项目活动全过程、全部目标都列人计划,通过统一的、动态的计划系统来组织、协调和控制整个项目,使项目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

②组织职能。即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组织保证系统,通过合理的职责划分、授权,动用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合同的签订与实施,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③协调职能。项目的协调管理,即在项目存在的各种结合部或界面之间,对所有的活动及力量进行连接、联合、调和,以实现系统目标的活动。项目经理在协调各种关系特别是主要的人际关系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④控制职能。项目的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分析、决策、反馈,不断调整实际值与计划值之间的偏差,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项目控制往往是通过目标的分解、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和检验、各种指标定额的执行以及实施中的反馈与决策来实现的。

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管理理论和项目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日趋成熟,并以经济上的明显效益在各发达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实行项目管理,对于提高项目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项目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发表于 2011-11-1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huxiaoping1


   

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

()建设项目的概念及特征

1.建设项目的概念

工程建设项目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指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由一个或几个相互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建设实体。

一个建设项目就是指一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既可能是基本建设项目(新建、扩建等扩大再生产的建设项目),也可能是技术改造项目(以节约资金、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治理“三废”、劳动安全等为主要目的的项目)。建设项目的实现是指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经过决策、实施等一系列程序,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过程。

工程建设项目有时也简称为工程项目。一个工程项目可以是一个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个系统的群体工程,但是只有具备以下条件的工程才能称为工程项目。第一,工程要有明确的建设目的和投资理由;第二,工程要有明确的建设任务量,即要有确定的建设范围、具体内容及质量目标;第三,投资条件要明确,即总的投资量及其资金来源,各年度的投资量等要明确;第四,进度目标要明确,即要有确定的项目实施阶段的总进度目标、分进度目标和项目动用时间;第五,工程各组成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组织联系,应是一个系统;第六,项目的实施具有一次性的特征。

2.建设项目的特征

建设项目除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自己的特征:

(1)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

(2)建设项目是按照一个总体设计建设的,是可以形成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的若干单项工程的总体;

(3)建设项目一般在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在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因此,有权统一管理总体设计所规定的各项工程。

建设项目一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1.建设项目管理的含义

建设项目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实现建设项目投资目标、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为目的,对建设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系统的、有限的循环管理过程。建设项目之所以需要进行管理,与建筑产品的特征密切相关。

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应由参与建设活动的各方,即项目法人、设计单位和承包人等组成。因其所处的角度不同、职责不同,形成的项目管理类型也不同。

(1)业主的建设项目管理:是指从编制项目建议书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使用全过程进行管理。如果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具体管理,则称为工程监理。工程监理是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按合同规定为业主服务,并非代表业主。

(2)设计单位的建设项目管理:由设计单位进行的项目管理,一般限于设计阶段。

(3)承包人的建设项目管理:由承包人进行的项目管理,一般限于施工阶段。

2.建设项目管理的特征

(1)目标明确。建设项目目标是建设项目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既是管理活动的中心,也是检验管理成败的标准。离开了目标,管理就失去了方向。所以说,建设项目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确保高效率地实现建设项目目标。

(2)系统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的系统性,是由建设项目的系统性所决定的。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由人、技术、资源、时间、空间和信息等多种要素组成,是具有特定目标的有机整体。项目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要素在项目中的作用都不是独立的,整个项目的实施就是靠所有要素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如果割裂了项目的这种内在联系,系统的整体优势便不复存在。因此,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项目有关各方的全部活动。

(3)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权责统一原则。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强调项目经理负责制,这是由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由于建设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责任和风险,其管理涉及人力、技术、设备、资金、设计、施工、验收等多方面因素和多元化关系,为更好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必须实施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负责制,必须以适当的授权为保证。授予项目经理的权力,必须与所承担的责任相对应。责大权小甚至有责无权,项目经理实际上无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最终导致负不了责;权大于责,必然导致武断决策,任意行事。

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工作环节多,项目建设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统一的责任者和相应的授权保证,工程就无法顺利建成。

(4)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现代建设项目大多数是先进科学的产物或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要使项目圆满完成,就必须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如决策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等加以综合运用。

(5)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动态控制。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目标的完成,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动态控制,即阶段性检查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差异,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制订新的计划目标值,使项目向最终目标前进。

( 二 )

管理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各国因国情不同而异。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因此,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管理除了对项目“公共利益”的监督管理外,还要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布局和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适应性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可见,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工程建筑产品不作为商品,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经历了自营制、指挥部制、投资包干责任制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普遍采用的是自营制方式。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设计单位、承包人等均隶属于行政主管部门,它们与主管部门是上下级行政管理关系,行政命令主宰一切,其生产活动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安排的,项目建设投入的资源是物资部门统一计划调配的。这种管理体制,没有一个职责明确的单位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出现了花钱的不管还钱、建设的不管运行、项目投资效益无人问津的局面。在大跃进期间及其以后,随着基建规模的扩大,大中型项目的建设采取以军事指挥的方式组织项目建设活动,即指挥部制。项目建设的指挥层由地方和中央复合构成,由于其不承担决策风

发表于 2011-11-1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huxiaoping1

险,对投资的使用、回收不承担责任,工程指挥部成员临时组成,项目结束后人员解散。这种一次性非专业化管理方式,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管理状态,因此对投资、进度和质量难以控制成为必然。随后出现了投资包干责任制,其特点是上级主管部门和承建的施工企业签订投资包干合同,规定项目的规模、资金、工期,有的还列入了奖惩条款,这种体制明显优于自营制和指挥部制。但由于施工企业仍然一切依赖国家,这种模式仍摆脱不了自营制的根本缺陷。

由于这些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符合项目建设的经济规律,使得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和投资效益长期得不到提高,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失控的现象,在许多工程中存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深入,新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逐步取代了原来不合理的旧的体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二、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新举措,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项改革举措,形成了以国家宏观监督调控为指导,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为服务体系,合同管理制为手段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基本格局;出现了以项目法人为主体的工程招标发包体系,以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为主体的投标承包体系,以及以工程监理单位为主体的中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的市场三元主体。这三者之间以经济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指令性投资计划为基础的直接管理型模式,转变为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宏观控制引导和以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风险自负为基础的市场调节资本配置机制。这一改革思路,强化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和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把项目与企业融为一体。

1.项目法人责任制

法人是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项目法人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项目投资风险的承担者、贷款建设项目的负债者、项目建设与运行的决策者、项目投产或使用效益的受益者、建成项目资产的所有者。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换项目建设与经营体制,实现我国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在项目建设与经营全过程中应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目的,是要使各类投资主体形成自我发展、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和讲求效益的建设和运营机制,使各类投资主体成为从项目建设到生产经营均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

项目法人的主要职责是: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项目法人是工程建设投资行为的主体,要承担投资风险,并对投资效果全面负责,必然要委托高智能的监理单位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推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我国建设市场繁荣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的必要条件。

2.招标投标制

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是按投资计划采用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靠行政手段获取建设任务,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和经济制约机制,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

招标投标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买卖双方的一种主要的竞争性交易方式。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招标投标制,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建设领域引进竞争机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交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单位,促使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生产供应等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保证建设项目质量和工期等目标的实现,提高投资效益。

19998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该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工程监理制

工程监理制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项目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是我国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它是以专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的工程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管理。实行工程监理制,可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建设项目管理队伍,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强调建设市场各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在我国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旧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学习和借鉴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先进经验与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监理制是与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相配套的一项建设管理的科学制度。它的推行,使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自筹、白建、自管的小生产管理模式,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4.合同管理制

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必须依法签订合同。合同是约束和规范合同双方行为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工程建设合同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定程序和有关要求,由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订,合同双方应按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违约,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工程合同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法律效力,规范了合同双方的行为,使工程建设活动有章可循。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为工程建设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合同管理制的实行,更加有利于建设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合同管理制是实行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


一、建设程序的概念

建设程序也称为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科学地总结了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体制制定的。它反映了项目建设固有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现了现行建设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按照建设项目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国家通过制定有关法规,把整个基本建设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规定了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原则以及审批权限。这些阶段相互衔接,循序渐进,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也不能随意省略。

建设程序反映了建设工作客观的规律性,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制定、颁布。建设程序既是基本建设应遵循的准则,也是国家对基本建设进行监督管理的手段之一。它是国家计划管理、宏观资源配置的需要,是主管部门对项目各阶段监督管理的需要。严格遵循和坚持按建设程序办事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以及提高基本建设经济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一位建设工作者的职责。

工程建设项目虽然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但它们都客观地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所以作为建设

发表于 2011-11-1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huxiaoping1


   

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工程师,应该严格遵守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在规律。工程监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明确科学的建设程序,并在工程建设中遵守并监督实施这一程序。

1.规划和项目建议书阶段

根据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及布局编制规划,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要求建设某一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第一个阶段,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初步说明,论述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供有关部门选择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才可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但项目建议书并不表明项目非上不可,不是项目的最终决策。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项目规模、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的初步设想;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和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设想;建设进度设想;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项目建议书编制一般由项目投资方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承担,并按国家现行规定权限向主管部门申报审批。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即可组建项目法人筹备机构。

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建议书一经批准,即可着手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全面技术经济预测、计算、分析论证和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将工程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大中型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引进技术和设备进口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他项目有条件的也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承担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应是经过资格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一个重要文件。它确定建设项目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案,是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项目的依据、历史背景;

(2)建设地区综合运输现状和建设项目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原有的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

(3)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研究建设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预测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水平;

(4)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

(5)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6)论证不同建设方案的路线起讫点和主要控制点、建设规模、标准,提出推荐性意见;

(7)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8)测算主要工程数量、征地拆迁数量,估算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提出勘察、设计、施工计划安排;

(9)确定运输成本及相关经济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财务分析;

(10)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要求其必须有相当的深度和准确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一般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

经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筹备机构组织编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应正式成立项目法人,并按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管理。

3.设计阶段

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所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基本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组织施工的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应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编制设计文件。

按照我国现行规定,基本建设项目一般进行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可进行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和初测资料,拟订修建原则,制订设计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的意见,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初步设计是设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投资估算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要重新报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文件应按规定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即可要求列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并开始进行下阶段设计。

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补充初测(或定测)资料,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遗留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编制修正概算。技术设计文件也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开始进行下阶段设计。

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和定测资料,进一步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措施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及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图设计文件在交付施工前,须经项目法人或由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或者设计资质的单位审查,并由项目法人按照项目管理隶属关系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来完成,所编制的设计文件必须符合《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4.开工准备阶段

建设项目必须有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总概算,并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在资金、材料和施工力量有保证后,才能列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是确定年度基本建设任务,进行建设拨款的依据。

当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经过审批后,满足法定条件时,即可编制项目招标文件,组织项目招标投标。项目法人通过项目施工监理招标投标择优选定项目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后;再组织施工招标投标,优选承包人,签订施工合同。

为了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在主体工程开工之前,必须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完成施工用水、电、通道等工程;组织设备、材料订货;必需的生产、生活临时工程的建设;办理报建手续、办理施工许可等。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业主按审批权限,向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开工报告,经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工。

5.组织施工阶段

在具备开工条件,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组织实施。项目开工时间是指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性工程(无论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第一次正式破土开槽开始实施的日期;不需要开槽的工程,以建筑物组成的正式打桩作为正式开工;需要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以开始进行土、石方工程作为正式开工。工程地质勘察、平整土地、旧有建筑物的拆除、临时建筑、施工用临时道路和水、电等施工,不算正式开工。

业主要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的主导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和外部环境;监理单位要充分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力,对施工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环保等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调解各方争议,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承包人要严格按施工合同规定精心地组织施工,合理使用施工资源,对施工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与环保等实行全面控制,以达到按合同要求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

发表于 2011-11-1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huxiaoping1


   

的。

6.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按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符合验收条件后,即可进行验收。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基本建设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是保证竣工工程顺利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一个法定手续,对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益及总结建设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所有工程在完工后投入使用前都必须通过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前,业主要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应按交通部规定的要求及时完成项目交工验收报告,并向交通主管部门备案。交通主管部门在15天内未对备案的项目交工报告提出异议,业主可开放交通进入试运营期。通车试运营2年后,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业主应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及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对于符合验收条件的,应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通过的工程,由业主按国家规定向管理机构、接管养护单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后,正式投入通车运营。

7.后评价阶段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工程项目竣工投产、生产运营一段时间(一般两年)后,再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后评价以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等目的。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影响评价——项目投产后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对项目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财务效益、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可行性研究深度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对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评价;持续运营评价——对项目持续运营的预期效果评价。

项目后评价一般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项目法人的自我评价、项目行业的评价、计划部门(或主要投资方)的评价。

建设程序对各建设行为主体和监督管理主体在每个阶段应当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由谁做等一系列问题都给出明确规定。建设程序为工程建设行为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为工程监理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服务内容。建设程序具体而明确地确定了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严格遵守现行的工程建设程序是结合我国国情,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具体体现。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根据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并针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实施监理。

三、世界银行贷款工程项目工作程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逐年增加,渠道也越来越多,其中世界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外资来源。自19805月世界银行恢复我国的会员国地位以来,我国先后从世界银行贷款数百亿美元用于发展经济。世界银行贷款也是我国建设利用外资最重要的来源,这对加快我国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项目既要遵循我国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又要遵循世界银行项目贷款的有关程序和规定。世界银行对贷款项目的管理有一套完整、严密的程序和制度,对其贷款的项目,从开始到完成投产,必须经过选定、准备、评估、谈判、实施与监督、总结评价等六个阶段,称之为“项目周期”。

1.项目的选定

项目的选定主要考察由借款国提出需要优先考虑并符合世界银行贷款原则的项目。在选定阶段,首先由借款国对诸多项目进行初选,被选项目必须提供准确、完善的原始资料,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以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借款国在项目初选确定后,便可着手编制“项目选定报告”(相当于国内项目的建议书)。报告中应明确项目的建设目标(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计划,说明完成项目的关键性问题、项目的初步经济评价。项目选定报告送交世界银行进行筛选,经世界银行选定后,列入其贷款计划。

2.项目的准备

项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世界银行确定项目贷款的关键性步骤,由借款国在世界银行专家协助下进行。  

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调查预测、建设条件、工程技术、实施计划和组织机构等做出估计;进行财务和经济评价,做出风险估计;还要对其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推荐最佳方案。最后,编制一份详细的“项目报告”,即可行性研究报告。世界银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较严,一般要求达到我国初步设计的深度。

3.项目的评估

借款国提出“项目报告”后,世界银行派出由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进行实地考察,全面系统地检查项目准备的工作情况和各种原始资料,并与借款国有关部门和设计、咨询机构进行讨论和核实。

评估时,将从技术、组织、财务和经济等几个方面,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以及财务、经济分析做出全面评价。

4.项目的谈判

项目评估通过以后,世界银行邀请借款国派代表去世界银行总部就贷款协定进行谈判。谈判内容不但包括贷款数额和分配比例、费率、支付办法、还贷方式和期限、采购方式、咨询服务等,更重要的是确定借款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措施和执行机构。

谈判达成协议后,由借款国政府(我国为财政部)出面,签订正式贷款协定,并签署担保协议书(我国由中国银行担保),然后由世界银行主管地区项目的副行长签署后报送执行董事会或行长批准,经联合国登记备案后,正式生效,可以开始提款,进入实施阶段。

5.项目的实施与监督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借款国负责项目的执行和经营,世界银行负责对项目的监督。项目实施时间从决定投资开始到投产为止,借款应严格执行贷款协议和制订项目执行计划和时间安排方案,包括进行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工作。如果计划不妥善,就会拖延进度,延长工期,以致影响项目可能得到的盈利。

世界银行一般根据借款国报送的项目进度报告,掌握项目发展情况及借款国对贷款协议各项保证的履行情况,并了解项目的实际执行有否违反协议规定及其原因,以便与借款国商讨解决方法,或者在适当情况下同意借款国变更项目的具体内容。

除通过进度报告掌握项目的情况外,世界银行还不断派出各种高级专家到借款国视察,随时向借款国提出有关施工、调整贷款数额和付款方法的意见,并逐年提出“监督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书”。

6.项目的总结评价

发表于 2011-11-1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huxiaoping1


   

在贷款全部发放完毕,项目开始投产后一年左右,世界银行要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并做出初步评价。这个工作由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指定专职董事领导的“业务评议局”负责,它是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对执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这一总结评价工作,相当于我国的“后评价”。

世界银行对已建成项目进行总结评价的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执行同类项目积累经验,同时,也是对借款国在实施项目中成绩优劣的评价和使用世界银行贷款能力的考核。

( 三 )

一、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

()监理的概念

“监理”一词是外来语,是根据英文Supervision的含义得来的,一般直译为监督、管理、引导等。“监理”在我国汉语辞海中尚无明确的定义。用汉语解释“监”在中国古汉语中作为名词使用时,是指可以照影的明亮铜镜;而作为动词使用,则含有对镜审视察看之意,可以理解为对某一预定的行为从旁监视、督促,是一种目标性很明确的具体行为。将其意思进一步延伸,它有视察、检查、评价、控制等从旁纠偏,督促目标实现的含义。“理”通常指条理、准则、规律。在古汉语中,“理”也通“吏”,指官员或执行者。此外,“理”还有修正、雕琢、整理、管理,以使行为规范的意思。因此,“监理”的含义可以表述为:一个执行机构或执行者,依据一定的准则,对某一行为的有关主体进行督察、监控或评价,同时采取组织、协调、疏导等措施,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

()工程监理的概念

工程监理是对工程建设有关活动的“监理”,就是监理的执行者依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对工程建设合同有关各方的行为及其职责权利,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约束,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等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建设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工程建设目标得以最优实现。工程监理不同于一般性的监督管理,而是一个以严密的制度构成为显著特征的综合管理行为。

工程监理活动的实现,应当有明确的执行者,即监理组织;应当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即监理的工作依据;应当有明确的被监理行为和被监理的“行为主体”,即监理的对象;应当有明确的监理目标和行之有效的监理方法和手段,这是开展监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按照交通部的有关规定,目前工程监理仅在施工阶段实施,因而口工程监理实指工程施工监理。它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受项目业主的委托,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进度、费用等方面实施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工程监理的内涵

1.工程监理是针对项目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工程监理是围绕着工程项目建设来展开的,离开了工程项目,就谈不上监理活动。监理单位代表业主的利益,依据法律法规、合同文件、科学技术、现代方法和手段,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程序化管理。

2。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是具有社会化、专业化特点的,专门从事工程监理技术服务活动的组织。监理单位受业主的委托,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权,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费用等方面实施监督和管理。因此,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只能是监理单位。

3.工程监理的实施需要业主委托和授权

工程监理的实施需要业主委托和授权,这是由工程监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工程监理制度所规定的。监理单位实施的工程监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基于业主的委托和授权,这种委托与政府对工程建设的强制性监督有本质区别。

4.工程监理是有明确依据的工程建设行为

工程监理实施的依据主要有:国家和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等。

5.工程监理在现阶段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

鉴于目前工程监理工作在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和成熟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研究探索。按照交通部的有关规定,现阶段工程监理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

6。工程监理是微观管理活动

政府从宏观上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通过强制性的立法、执法来规范建设市场。工程监理属于微观层次,是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展开的,是紧紧围绕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投资活动和生产活动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注重具体工作的实际效益。

()现阶段工程监理的特点

1.工程监理的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

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只接受业主的委托,即只为业主服务,它代表业主对承包人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它不能接受承包人的委托来对业主进行监控。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我国的工程监理就是为业主服务的项目管理。

2.工程监理属于强制推行的制度

我国的工程监理是作为对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制度提出的,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全国推行的。因而,不仅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设立了主管工程监理有关工作的专门机构,而且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明确提出国家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并且明确规

定了必须实行工程监理的工程范围。

3.工程监理具有监督功能

我国的工程监理单位与业主是被委托与委托关系,与承包人无任何经济关系,但根据业主授权,有权对承包人履约行为进行监督,对承包人施工过程和施工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因此,工程监理具有监督功能。

4.工程监理实行市场准入的双重控制

我国对工程监理的市场准人采取了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的双重控制,即要求监理单位要具有相应的监理资质等级,专业监理工程师以上的监理人员要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应当说,这种市场准人的双重控制对于保证我国工程监理队伍的基本素质,规范我国工程监理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表于 2011-11-1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huxiaoping1


   

()与工程监理有关的行为主体及各方的关系

1.与工程监理有关的行为主体  

业主:有时也称为业主、项目法人,它是指某个工程项目的投资者或资金筹集者,并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及实施阶段对工程建设的费用、进度、质量等重大问题有决策权的组织。业主一般就是建设项目的产权所有人,与工程建设项目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在工程建设中拥有确定建设工程规模、标准、功能,以及选择施工、监理单位等重大问题的权力。

承包人:有时也称为施工企业、承建单位、承包商(),它是指通过投标或其他方式取得某项工程的施工权,材料、设备的制造及供应权,并和业主签订合同,承担工程施工费用,承担进度、质量、安全、环保责任的经济组织。

监理单位:有时也称为监理企业,它是指取得法人资格,并取得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口施工监理资质证书的,依法从事工程监理业务的经济组织。

2.工程监理中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1)业主与监理单位的关系。业主与监理单位应签订监理合同,二者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应做到各负其责,独立工作,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业主不得随意干涉监理工作,否则为侵权违约;监理单位必须保持公正,不得和承包人有经济联系,更不得串通承包人侵犯业主利益,否则业主将用合同或法律手段,追究监理单位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业主与承包人的关系。业主与承包人应签订施工合同,二者是发包与承包的合同关系。业主将工程发包给承包人,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双方必须按合同履行所有的承诺,违约者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监理单位与承包人的关系。监理单位与承包人不签订任何合同,二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这个关系在业主与承包人签订的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监理单位代表业主对承包人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理,但也要维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承包人应按合同规定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若监理人员的行为不公正,承包人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作为行使政府监督职能的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在整个工程建设活动中将对业主、承包人和监理单位实施有效的监督。四方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二、工程施工监理制度的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一直采用业主白管和工程指挥部管理的传统模式。前者是一种典型的一家一户,封闭的小生产管理模式;后者则政企不分、责权不一。传统模式其弊端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注重费用盈亏核算;为保进度而不顾投资的多少和对质量造成的冲击;工程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领导的质量意识,当工期、产量与质量要求发生矛盾时,往往牺牲质量;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不利于积累管理经验,不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建设项目管理队伍;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种缺乏专业化、社会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给工程建设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工程项目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管理状态,投资效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失控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取代原来不合理的旧体制,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1.工程施工监理制度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新举措,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形成了以项目法人为主体的工程招标发包体系,以设计、承包人为主体的投标承包体系,以工程监理单位为主体的咨询服务体系的市场三元行为主体新格局。工程施工监理制度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的新模式。所谓施工监理制度就是指将施工监理作为建设管理制度确定下来,在建设领域推行的一项科学管理制度,是用科学方法对建设项目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管理体系。

我国的工程施工监理制度,是以国际通用的FlDlC施工合同条件为基础,以业主为主导、监理单位为核心、承包人为主力、合同为依据、经济为纽带;三方行为主体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工程施工监理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而是集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为一体的综合的管理行为,并以合同法律关系的形式确定了业主、监理单位、承包人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施工监理制度的核心,就是业主把施工活动中的各项管理工作交给监理工程师,树立其在项目管理和监督中的权威,对施工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费用等,用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手段实行全面监督管理,对工程财务支付有签认权和否决权,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保证合同的履行。这种新体制和新模式的实质,就是树立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运用业主委托所赋予的权力,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费用实施全面监理,以使工程建设的目标最合理地实现。

2.工程施工监理制度的优点

施工监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更为合理、明确,有利于建设各方克服随意性,增强合同意识,有利于规范各方的建设行为;

(2)突破了传统的小生产管理方式的局限,有利于积累经验,促进建设项目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式转变,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3)突出了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有利于减少和解决施工合同双方的纠纷,促使工程建设活动顺畅进行;

(4)赋予监理工程师工程财务支付的签认和否决权,利用经济手段控制工程施工活动,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5)促使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观念、职能、行为机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制度上建立起一种比较科学的约束机制,工程管理由单独依靠行政手段向依法依合同管理转变,从而保护了各方的合法利益。

三、国内外工程监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的工程监理制度

1.国外监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工程监理作为建设领域的一项科学管理制度,起源于产业革命发生以前的16世纪的欧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建设领域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大生产相伴随,并日趋完善。

16世纪以前的欧洲,建筑师就是总营造师,他受雇于业主,负责设计、购买材料、雇佣工匠,并组织、管理工程的施工。

进入16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华丽的花型建筑,立面设计比较讲究,社会上对建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设计与施工分离。建筑师队伍出现了专业分工,一部分建筑师联合起来专门从事设计;一部分专门负责施工;还有一部分建筑师便专门向社会传授技艺,为业主提供建筑咨询或接受业主的聘请,专门监督、管理施工,这就是监理行业的萌芽。但这时的监理业务仅仅局限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替业主计算工程量、验方。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大大促进了整个欧洲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社会上大兴土木带来了建筑业的空前繁荣,建筑技术日趋复杂,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要求采取一种高效率而又精确的工作方式和建立一种新的雇佣关系,来达到工程建设高质量的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5-21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