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评 | 山东16市财政收入:谁在领跑、谁掉队了?
风评 | 山东16市财政收入:谁在领跑、谁掉队了?qd.ifeng.com 2025年03月04日 09:46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0/6C6008CEDE7C12740464899D55B44213B3A36F20_size96_w900_h500.jpg
2024年,山东以7711.5亿元财政收入位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五,体现了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努力。
撰文/董晓凤
山东,常住人口超一亿,消费市场规模庞大,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16 个城市紧抓自身优势,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格 局。其中,青岛与济南作为 “双子星”城市,率先跻身财政收入千亿俱乐部。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0/A64A9EBEA7CE06AA4B073689A0AB81D1FA20E605_size136_w1080_h719.jpg
作为“双核”之一的青岛, 2024年以1339亿元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的17.4%。 这一成就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青岛经济结构和质量优化的直接体现。青岛拥有繁忙的青岛港,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港口贸易的繁荣为财政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制造业巨头持续创新,不断拓展市场,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此外,青岛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而提到青岛,就不能忽略与其并肩而行的济南。 作为山东省会,济 南2024年财政收入1083亿元,同样以千亿级的财政收入展现了其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的实力。 不过,济南的发展,更多地依托于其作为政治、文化、科技中心的独特地位,通过强化省会经济圈的建设,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青岛与 济南的光芒之下,烟台与潍坊的较量同样精彩。烟台以698.81亿元的成绩,险胜潍坊79.21亿元,这一结果反映了两城发展路径的差异。
烟台的GDP已破万亿大关,其化工和高端制造业的集群效应显著,但高投入与优惠政策并行的背后,是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的相对有限。由此来看,经济发展不能只看规模,更要看质量与效益。潍坊则以其深厚的农业基础和不断崛起的工业实力,展现了均衡发展的态势,虽在财政收入上略逊一筹,但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整体来看,山东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威海、日照、枣庄等部分城市在这一年的财政收入不尽如人意。
先看威海。2024年,威海以249.7亿元财政收入位列全省第14位,虽税收占比71.2%,显示财政质量尚可,但总量与泰安(252.7亿元)的微弱差距暴露增长瓶颈。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威海过度依赖船舶制造、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其新旧动能转换效果并不明显。
而日照204.16亿元的财政收入,更是折射出港口经济的竞争困境。作为全国第七大港,日照港面临青岛港、连云港的双向挤压,2023年港口吞吐量增速(2.1%)显著低于青岛港(5.8%),且临港产业附加值偏低,钢铁、石化等主导产业税收贡献率持续走低。
枣庄在这次经济博弈中位列末席,财政收入仅为191.58亿元。单一的产业结构长期制约着枣庄经济发展,曾经,煤炭产业占据枣庄经济结构八成以上,“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 便是当时真实写照。
后随着煤炭资源枯竭,依赖煤炭的上下游企业遭受重创。例如,众多煤矿关停后,相关运输、加工企业订单锐减,大量工人失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纳税能力随之降低。尽管如今枣庄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向着“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 转型,但新兴产业规模仍较小,尚未能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0/DB31794E1A2EC14AF0FD526C53B7F3CD01DB1E66_size96_w1080_h672.jpg
财政数据的波动本质上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晴雨表。 对于山东而言,如何在“强者恒强”的格局中实现全域均衡发展,既需要头部城市的引领,更离不开后发城市的破局勇气与创新智慧。 有时候,困境中的突围,或许正是新一轮增长的起点。
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生活质量的实实在在提升。更宽的马路、更多的公园、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直接福祉。
更重要的是,16市通过营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与良好发展环境,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家乡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不再需要背井离乡,这才是经济发展最好的效果展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