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张君:加速切入新赛道,推进青岛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张君:加速切入新赛道,推进青岛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qd.ifeng.com 2025年02月10日 10:47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07/ADA28717AD0EDE672FD9FB55A508CDC9286D3BDD_size1064_w1920_h1080.jpg青岛市政协委员张君:加速切入新赛道,推进青岛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带来加快推进青岛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建议。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07/F4E3F18F2A4F4AA67EA2850EAA7ED581B58CCDE7_size2068_w4240_h2384.jpg青岛市政协委员张君:加速切入新赛道,推进青岛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
青岛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政策叠加之下,资源充足、优势凸显、动能充沛。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成立了以地铁集团为理事长单位的低空经济联盟,汇集了全市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以及行业科研机构,实现了部分市政基础设施的保护、运营场景无人机巡查巡检,完成了低空快线联航首飞,成为北方地区首个实现市内摆渡航线的城市。
但青岛市低空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资源不集中、支持政策不完备等问题。为此姜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低空法规政策
市级层面牵头,借鉴深圳、广州经验,尽快出台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等法规政策,建立涵盖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地方法规体系。如低空空域发展方面,健全管理机制,推进低空空域划设,争取低空空域分类管理,充分释放适飞空域;地面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明确责任单位,编制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建设;飞行器运行管理方面,建立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创建标准检验体系,实现飞行信息交互,确保飞行器安全运行;资源统筹方面,将我市通用机场(青岛即墨通用机场、青岛慈航机场、莱西店埠机场、青岛西海岸通用机场)、停机坪(商务与住宅综合建筑停机坪、医院停机坪、城市综合体停机坪)、飞行器(救援、应急、消防直升机以及载物无人机等)、飞行营地、实验检测(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无人机总装调试实验室)、飞行员及其培训机构(青岛风向标无人机培训中心)等资源统筹管理运营,实现低空资源集约利用。
(二)开放低空应用场景
市级层面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并发布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主动开放更多场景。一是物流配送,划定低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打造低空物流网络。二是载人运输,推出低空载人飞行服务产品,培育低空交通新业态。三是应急救援,推广无人机救援装备在高层消防、森林防火、灾害救援等场景示范应用。四是城市治理,促进低空应用与道路巡检、国土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深度融合。五是文旅消费,打造海上瞰青岛、飞越崂山航线等特色旅游产品。六是农业,加大无人机在农业监测、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应用。此外,加强场景招商,实现资源要素与企业项目精准对接。
(三)加快推进多项具体工作
1.提速“四张网”建设。一是设施网。建议市发改委、市自规局、市交通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青岛市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工作,明确起降点及相关设施建设标准及规范要求。地铁集团在硬件、场景资源集聚的基础上统筹管理和运作,考虑在地铁车辆段、青岛北站、五四广场、太平角公园等人员密集位置试点建设低空起降点、服务站、城市航站楼、娱乐体验中心、物资集散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织密设施网。二是航线网。根据场景测试结果,结合青岛市“山海岛城”资源特色,地铁集团向主管部门及时提供具备商业化发展潜力的航线划设建议,最大化提升空域使用效率,打造一批兼具地域特色和高品质体验的低空飞行航线。市交通局等部门协同民航局等根据业务需求,开展低空空域数字化建设和航路规划方案研究工作。三是空管智联网和服务网,目前地铁集团已与中国通号等企业达成合作,加快低空飞行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议市级层面给予牵头单位支持,鼓励低空企业统一使用该平台,后续协助向胶东半岛区域拓展平台应用,衔接省级低空服务站,力争尽快接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
2.组建低空产业基金。目前我市正加快组建总规模10亿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建议市财政出资作为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牵头金融、投资机构等参与基金,考察调研一批具备投资潜力的项目,符合条件的产业基金及投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快筹划低空经济专项债发放。
3.做大交流协作平台。以产业联盟为基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培育本地优势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借鉴深圳无人机大会、芜湖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经验,在青举办北方地区首场低空经济国际会展,2025年可与“中国(青岛)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同地同期开展,后续独立办展,把青岛打造国内最专业的低空产业高新技术交流协作平台。
4.推动适航认定中心落地。市交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统筹推进,争取适航认定中心落地青岛,并在业务授权、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整合资质单位力争共同获取CNAS资质,开展低空安全检测业务。同时,引进欧标检验检测机构。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牵头引进,推动建立涵盖国内、国际双重标准体系的航空器检验检测机构,利用高质量检测水平提升装备研制水平,加快实现“走出去”。
5.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当前,青岛北客站片区正加快建设以全空间无人体系为特点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议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部门统筹研究北客站片区支持政策,在规划审批、空域航路批准、土地划拨、手续办理、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在全空间无人体系装备研发,如海上无人船、地上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转接系统等,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协调在青航空科研院、高校、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共同参与示范项目建设。
页:
[1]